第4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樊然:雜亂的樣子。殽(yáo):這裡講作“淆”,混雜的意思。
辯:通作辨,分別、區分的意思。
至人:這裡指能夠達到忘我境界的、道德修養極高的人。
神:神妙不測。
澤:聚水的窪地。澤地水源充足,林木灌叢生長茂密。
沍(hù)河水凍結。
根據前兩句的句式結構分析,這一句似應分別成兩個七字句,故有人認為此處有脫落,
疑為“疾雷破山不能傷,飄風振海不能驚”,姑備參考。
無變於己:意思是對於他自己全無變化。
【譯文】
從前堯曾向舜問道:“我想征伐宗、膾、胥敖三個小國,每當上朝理事總是心緒不寧,
是什麼原因呢?”舜回答說:“那三個小國的國君,就像生存於蓬蒿艾草之中。你總是耿耿
於懷心神不寧,為什麼呢?過去十個太陽一塊兒升起,萬物都在陽光普照之下,何況你崇高
的德行又遠遠超過了太陽的光亮呢!”
齧缺問王倪:“你知道各種事物相互間總有共同的地方嗎?”王倪說:“我怎麼知道
呢!”齧缺又問:“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東西嗎?”王倪回答說:“我怎麼知道呢!”齧缺
接著又問:“那麼各種事物便都無法知道了嗎?”王倪回答:“我怎麼知道呢!雖然這樣,
我還是試著來回答你的問題。你怎麼知道我所說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麼知道我所說
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還是先問一問你:人們睡在潮溼的地方就會腰部患病甚至釀成半身
不遂,泥鰍也會這樣嗎?人們住在高高的樹木上就會心驚膽戰、惶恐不安,猿猴也會這樣
嗎?人、泥鰍、猿猴三者究竟誰最懂得居處的標準呢?人以牲畜的肉為食物,麋鹿食草芥,
蜈蚣嗜吃小蛇,貓頭鷹和烏鴉則愛吃老鼠,人、麋鹿、蜈蚣、貓頭鷹和烏鴉這四類動物究竟
誰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當作配偶,麋喜歡與鹿交配,泥鰍則與魚交尾。毛嬙和麗
姬,是人們稱道的美人了,可是魚兒見了她們深深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高高飛向天空,
麋鹿見了她們撤開四蹄飛快地逃離。人、魚、鳥和麋鹿四者究竟誰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
呢?以我來看,仁與義的端緒,是與非的途徑,都紛雜錯亂,我怎麼能知曉它們之間的分
別!”
齧缺說:“你不瞭解利與害,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難道也不知曉利與害嗎?”王倪說:
“進入物我兩忘境界的至人實在是神妙不測啊!林澤焚燒不能使他感到熱,黃河、漢水封凍
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巖、狂風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驚。假如這樣,便
可駕馭雲氣,騎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遊,死和生對於他自身都沒有變化,何況利與害這些
微不足道的端緒呢!”
【原文】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①:“吾聞諸夫子②,聖人不從事於務③,不就利④;不違害⑤,
不喜求,不緣道⑥;無謂有謂⑦,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夫子以為孟浪之言⑧,而我
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⑨?”
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⑩,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11),見卵而
求時夜(12),見彈而求鴞炙(13)。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奚旁日月(14),挾
宇宙?為其脗合(15),置其滑涽(16),以隸相尊(17)。眾人役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