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性愛描寫中滲透著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性別意識。在那高雅、歡暢的筆調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真誠、熱情的讚美女性軀體美。這一點與郁達夫在他的私小說中所表現的性愛觀是不同的。雖然他是五四時期的新學者,但他同時還是一箇舊文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把身邊的女性大都當成了性慾符號而不是心心相印的愛人。“《沉淪》中的主人公喊出的‘我所要求的是異性的愛’,恐怕這不是指精神上的情而大半是指生理上的欲。”②而在《沙床》的主人公諸葛的心目中,精神上的情顯然重於生理上的欲。僅從他對待張曉閩的謹慎、剋制的行為中就印證了這一點。

最後,儘管作者在文中的情色描寫之處很多,但是沒有出現煩瑣重複的色情情節場面,而是千變萬化,異彩紛呈。他試圖探討的是性愛、人的內心感受的豐富性,而並非以透過性愛場面的描寫以勾起人的慾望為目的。“描寫崇高和純潔的愛情的人,不會使人血液沸騰”。③總之,作者在對情色的種種描寫中都進行了精細的藝術加工與審美處理,是嚴肅的情色文學,與那些旨在肉慾挑逗和官能刺激的色情文學是截然不同的。

參考文獻:

①卞智洪《韓國愛情電影初探》,《世界電影》,2003,2。

②王宏民《郁達夫小說中性愛描寫雙重解讀》,常州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1,9。

③【法】布瓦洛,《詩藝》。

葛紅兵:苦難的惡咒與良心的擔當

──青年作家葛紅兵的人生歷程

葛紅兵這個名字

1968年11月,葛紅兵出生在江蘇南通,那一年冬天特別冷,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驚惶###的時期。父親給他取名“紅兵”,一個順應時代的名字,也許想留下一些關於那一個時代的記憶,儘管在那一些記憶中充滿了艱難和苦澀。

關於自己的名字,在接受電視臺的一次採訪中,葛紅兵說:“我在想,實際上每個人都渴望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足跡。我在想我的父親,他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個人?當1968年我生下來的時候,正好是紅衛兵運動時期,他想他的兒子可能跟這個世界緊密地連在一起——是他的產品,同時又和時代聯絡緊密——我想他可能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叫我“紅兵”。我很感謝這個名字,我覺得名字在冥冥當中給我很多力量,比如說鬥爭的力量,跟自己內心的怯懦作鬥爭;跟外界的不相合不相容作鬥爭,使自己越來越充實。如果說個名字能夠給我一些暗示的話,我覺得它真是很有意味的。”

二十世紀即將結束的那一年,因為一篇文化“悼詞”,葛紅兵在中國文壇掀起軒然大波,這個名字也因此響徹了大江南北。“和時代緊密相連”,看來這話說得沒錯,也許,這個名字是有某一些預兆的。

“我是一個農民”

“近年來我不斷地宣稱我是一個農民,不要叫我知識分子。即使我是一個教授,我還是要像一個農民那樣的說話。我希望我的語言像農民號子一樣在大地上回響,那麼有力量;我希望我自己在社會上的形象就像農民脫光了衣服在大地上勞動一樣,他們不害怕自己的面板暴露在陽光裡,不害怕流汗,那種非常本然的東西”(《讓我的文字直觸我的內心》,湖北電視臺,2001年11月)。 這話在葛紅兵,並非驕情之詞,他代表了葛紅兵的學術立場,他的所有學術活動,所有創作傾向都和這一原初立場有關,他說,他要做中國農民的良心,他作為一個農民要為自己的出身有所擔當。

的確,作為一個文藝學學者、作家,葛紅兵關注的面可能是太寬了,他甚至寫了一系列研究農民問題的論文,他的關於農民戶口問題的論文、關於農民工待遇問題的論文還被中國婦聯、公安部等單位共同發起和組織的全國大型民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