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一甲前三名,人們都為他惋惜。劉鐸與工部郎中萬燝及黃尊素魏大中同是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平日裡劉與京城旃檀寺和尚本福時又來往,二人既是同鄉(江西吉安),又是摯友。一次,本福請劉鐸連畫了三個扇面,並請劉在其中一個扇面上題了詩,詩是一首普通的題畫詩,並無深意。寫完了五言詩,劉鐸發現忘帶了印章,就許諾第二天派家人來補蓋,之後便打道回府了。
說來也巧,劉鐸剛走,和尚本福的一個相識叫歐陽暉的,登門拜訪來了。他帶來了自己用拜帖紙寫得三首詩,送本福觀賞,詩中多有憤世之語,本福沒有細看,就把歐陽的詩與先前劉鐸的詩一同粘在書房牆壁上。
第二天,劉鐸的家人前來蓋章,偏偏這位家人又是個不識字的,他誤把歐陽暉的詩當成了主人的大作,便在歐陽的詩下面蓋上了主人的印章,後錦衣衛發現了蓋有劉鐸印的“反詩” ,稟告了魏忠賢,魏下令逮捕刑部郎中劉鐸,並關入詔獄。
劉鐸在獄中結識了兩個難友,一個就是因不肯出讓自家園林而遭魏閹誣害的外戚李承恩,另一個就是東林黨人方震孺。方是首輔葉向高器重的門生,中進士後,葉有意讓方進入翰林院,方因母親小病卻堅持回籍,葉頗感驚異,贈詩中有“竟然拋卻鳳凰池”一句。後遼陽失守方自請到前線犒師,上疏說“臣本柔腕書生,當此炎天烈日,猶有熱血黃沙之想!”當時三岔以西,百里無人煙,沒有房子住,方震孺露宿吃冷飯,多達七天。後廣寧失陷,方駐守前屯,當看到努爾哈赤金兵正打算勸降擁兵十數萬、正退守覺華島的明將祖大壽時,便親自上島勸說祖大壽上岸抵抗,說:“將軍迴歸大明朝可以保富貴,如果不歸,我方震孺將用我的頸血濺將軍!”表達了視死如歸的信念,後祖大壽聽從了方的勸告。……遼西丟失後,一向與東林為敵的刑部主事徐大化,上疏彈劾方震孺,誣說方“自任監軍,望風奔竄,在河西貪贓六千” 。徐大化之所以仇視方御史,還要緣於方御史曾彈劾姚宗文“陰險,當言不言?”因徐與姚至厚,徐明明是在為姚出氣。當時任左都御史的鄒元標,憤然上疏駁斥徐大化,說:“方御史保全山海關,有功無過,大化是何心腸,偏要中傷善類 ?”後魏忠賢掌管東廠,將方震孺以貪贓罪關入了刑部獄。……劉鐸在獄中自知曉了李承恩的冤情後,便多次與方震孺商議搭救李的辦法,引起魏忠賢的不滿。
後經過查實,劉鐸家人確係蓋錯了印章,這樣劉鐸才被放出。劉鐸出獄後,仍到處為李承恩奔走申冤,氣得魏閹直跺腳,後悔放了他。後劉鐸調到揚州任知府,同學萬燝從京城寫信勸他去參加東林講會,劉鐸便請假欣然前往,回來後他感慨地對兒子說,讀書自有向上路,功名科第只是末者,難登孔孟之堂 ?……
先前,劉鐸曾經給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題過字,魏良卿聽說錦衣衛旗校抓捕劉鐸時,曾勒索過三千兩銀子,便命令旗校把銀子退還給劉大人。旗校們懷恨在心,認為是劉鐸告了刁狀,便跑到魏忠賢面前誣告劉鐸,說劉鐸與東林一黨,至今還在為李承恩四處鳴冤,據說託人都託到宮裡皇后那兒了。旗校還信口雌黃,說劉鐸請道士方某在家設壇,詛咒廠臣(指魏忠賢)。魏聽後大怒,他本來就深恨皇后張嫣,聽說劉鐸與坤寧宮勾結,又參加了東林黨,對劉鐸更添了幾分怨恨,再加上劉鐸咒罵自己,便火速派錦衣衛緹騎到揚州,把已任揚州知府的劉鐸逮捕入京,再次關入詔獄,判處死刑。
劉鐸不服,說自己從不認識方景陽道士,更無詛咒一說,只承認曾託人解救李承恩,但不是中宮娘娘 !……劉鐸臨死前,神色坦然,用嘲弄的口氣說:“一時功名有限,千秋清議難逃!”劉鐸死後,揚州百姓曾舉行罷市,哀悼多達七日。
魏忠賢自掌東廠大印後,除官報私仇外,還屢次冒功請賞。他的侄兒今日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