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段達等出兵7萬拒戰,雙方在回洛倉北交戰,段達等敗走。
兵強馬壯、聲勢浩大的李密隨即釋出檄文,列舉皇帝楊廣十大罪狀,號召民眾推翻暴君,天下為之震動。
當時,河南、山東發大水,餓殍遍野。徐世勣建議:“天下大亂,本是為飢,今若得黎陽一倉,大事濟矣”。李密接受了這個建議,派徐世勣率5000人自原武濟河,攻打黎陽倉(河南浚縣),正值其他義軍郝孝德、李文相等人也在襲取黎陽倉,義軍遂合軍攻破黎陽倉,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結果不到10天,李密便獲得勝兵20餘萬人。此後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郡相繼降於李密,竇建德、朱粲等也遣使歸附李密,“密為海內豪傑共推盟主”,一時間李密成為了農民起義反對隋朝的盟主。
正當李密兵鋒甚銳,威逼東都的時候,楊廣命監門將軍龐玉、虎賁郎將霍世軍率關內兵,江都通守王世充率江淮勁卒,增援洛陽城。楊廣這一舉動削弱了關中隋軍,兵鋒強盛的瓦崗進軍關中成為可能。柴孝和的人勸李密率精銳入關,留翟讓守洛口。李密的回答是:我欲入關久已,但部下大多為山東人,不願西入關中,諸將又都出身群盜,如果貿然入關,一旦遭遇挫折,很可能全軍解體,令其霸業毀於一旦。李密拒絕放棄洛陽進軍關中的理由或許很有道理,但還有一層原因應該他沒有說,就是如果讓前首領翟讓帶軍守洛口,他是不放心的。因為他在楊玄感起兵的時候就給予楊玄感中策為西入關中,下策才是進攻洛陽;所以他知道拿下關中意味著什麼。然而李密在自己給別人上中下三策的多年後,自己像以前的主子一樣選擇了自己的下策。
此時,王世充率各路隋軍10餘萬人在洛口向瓦崗軍發起進攻,與李密夾洛水相守。二十五日,王世充夜渡洛水,在黑石紮營。翌日,兩軍在洛水北岸會戰。隋軍戈矛多,依險隘交戰有利。瓦崗軍長槍馬騎佔優勢,適宜平原作戰。當時交戰地域,北限大山,南臨洛水,地勢狹窄,騎兵難馳,兵器也難以發揮威力。王世充在交戰之初,憑藉有利地形,揚其所長,縱兵猛擊李密,瓦崗軍迎戰失利,護軍柴孝和溺死於洛水,李密為此十分難過,只好退保月城。王世充乘勝進圍月城。失利的李密採用“圍魏救趙”之計,派部屬帶兵東走月城助陣,自己則親自率領精銳的騎兵偷襲王世充的黑石大本營。隋軍驚恐萬分,連續6次舉烽火告急。王世充聞訊慌忙放棄圍攻月城,狼狽自救;李密率部隨其後猛烈追殺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隊,大敗隋軍,斬首3000餘級。(未完待續。。)
第八十七章 逐鹿中原
十一月初九,兩軍又在石子河佈陣而戰。李密佈陣南北10餘里,翟讓率軍先與王世充戰,不利而退,王世充軍追擊瓦崗軍,王伯當、裴仁基從一旁橫斷隋軍後路,李密率領中軍反擊,王世充軍慘敗西逃。再次打敗了朝廷大軍王世充後,瓦崗軍的聲勢更為強盛,而作為瓦崗之主的李密無論是威望還是勢力都是隨之高漲。
由於李密的勢力日益強大,他和瓦崗前首領翟讓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激化起來。李密雖為翟讓所推,但對其也心存戒備,平日”恭儉自勵,布衣蔬食,所居之室,積書而已。子女珍玩,一無所取。密又儀形吵小,讓弗之忌”。李密建蒲山公營後,“麾下士卒多為讓士卒所陵辱,以威約有素,不敢報也”。李密為魏公瓦崗之主,掌握大權之後,威權日高,逐鹿天下政治野心開始逐日暴露。為保住個人獨攬大權,李密挑選“勇士尤異者”8000人作為他的“內軍”,常說“此八千人足當百萬”。同時還拉攏重用秦叔寶、程咬金等隋朝降將,羅士信、趙仁基等也率所部歸附李密,李密命其為總管,仍統所部。李密的這些作為,引起了翟讓等瓦崗軍老將士的不滿和反對。
在與王世充的黑石之戰剛結束時,翟讓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