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話我倒是覺得有些道理,但是,如果我真的做了皇帝,我會不會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連你也離我離得遠遠的,不願意與我接近,不願意與我說話,今日這幅景象,就再也不會出現了?”李承乾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
蘇寧頓了頓,看了看正在嬉戲歡笑的孩子,轉過頭,看著李承乾說道:“還是我之前說過的話,只要你願意讓我陪你說話,你只要你還願意對我說心裡話,你會不會一直都是今天的你,決定了我會不會一直都是今天的我,我希望你一直都是今天的你。即使你做了皇帝,那樣的話,我也一直都會是今天的我,不管在什麼時候。”
李承乾長嘆一口氣,伸出手,拍了拍蘇寧的肩膀:“我會永遠記住你今天說的話。”
正在和蘇慶仁和蘇慶禮玩耍的李象無意間一瞥。看到了自己的父親正拍著蘇叔父的肩膀,覺得很奇怪,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這之後,第七天,大唐貞觀二十年三月初三,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正式頒佈退位詔書,宣佈將在四月十三日良辰吉日正式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李承乾,自己退位為太上皇。不再過問任何政務國事。
這個訊息似乎非常驚人,在整個大唐掀起了一股劇烈的議論熱潮,人們都以為玄武門之變重現了,可是長安城是那樣的平靜,沒有軍隊調動,沒有炮聲隆隆,沒有人心惶惶,沒有任何動盪。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平靜,平靜的讓人們覺得不太自然。
可就在這樣的平靜之中。李二陛下度過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最後一個月,這一個月裡面,李承乾和李二陛下天天會面,沒有人知道他們談論了什麼,所有的政務都被委派給了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和尚書右僕射杜如晦決斷,不必上報皇帝。整整一個月,李二陛下和李承乾誰都沒有露面,連蘇寧都沒能見到他們,一直到最後一天的晚上,貞觀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夜。傳國三原侯蘇寧奉召入宮,與李二陛下和李承乾徹夜交談,同樣沒有人知道他們談論了什麼。
“惟德動天,玉衡所以載序;窮神知化,億兆所以歸心。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宇宙,闡揚鴻烈,大庇生民;元氣肇闢,樹之以君,有命不恆,所輔惟德。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
在長孫無忌宣讀詔書的朗朗之聲中,在長安城所有屬官和地方五品以上官員的共同見證之下,在皇親國戚、功勳權貴和平民百姓的共同見證之下,李二陛下褪去了帝王冠,放下了傳國玉璽和皇帝符節,大踏步離開了曾經屬於自己的皇宮,大唐帝國的權力核心。
大唐貞觀二十年四月十三日,貞觀大帝李世民正式禪位給皇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貞觀統治至此結束,較之另一個時空,還少了兩年多,不過,李世民沒有病死,而是依舊活著,退位為了太上皇,親眼看著他的兒子李承乾在內侍的服侍下換上君王服,帶上帝王冠,拿起皇帝符節,身邊貼身太監微微躬身,手裡舉託著象徵至高無上權力的傳國玉璽。
李承乾登基,冊封太子妃蘇氏為皇后,冊封嫡長子李象為皇太子,尊李二陛下為太上皇,尊長孫皇后為皇太后,大赦天下,遍賞群臣。
大唐貞觀二十年四月十三日,大唐帝國第三任皇帝李承乾正式宣佈更改貞觀年號為承和,貞觀二十年即為承和元年,貞觀紀年戛然而止,承和紀年正式開始。
有禮部官員上表稱,承和年號中的“承”字和李承乾名字裡面的“承”字對應,應該更改,為皇帝避諱,對此,皇帝李承乾則表示,自古以來,避諱之事就是為了體現後人對先人的尊敬和追思,而不是為了干擾後人的生活,如果先人用過的字後人就不能繼續使用了,那麼我們還拿什麼來書寫?因為先人的名字而對後人造成干擾,這會是先人的本意嗎?
同理,如果皇帝的名字裡面有的字就不能使用,那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