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果皇帝姓米姓谷,是不是天下百姓都不可以吃糧食了?皇帝姓朱,天下百姓就不可以吃豬肉了?還有,大唐立國之後就沒有人敢於吃鯉魚,這也是錯誤的,如果某地發生了饑荒,除了鯉魚之外沒有什麼可以吃的,難道就要讓所有人餓死?
不能因為皇帝的個人原因就讓全天下百姓受苦受罪,這是皇帝的錯誤,所以,今後,避諱之事不必再談,更不可以因為避諱之事而干擾了百姓的生活,那是不仁義的行為。
李承乾登基以後下達的第一道詔書就得到了大量臣子和百姓的擁護,大家都歡欣鼓舞,認為大唐又出現了一位仁德之君,這是大家的福氣,是全大唐百姓的福氣。
之後,李承乾開始進行李二陛下沒有進行完畢的撥亂反正。把大風暴時期所有因為反對李二陛下舉措而辭官的官員全部召回,派出官員一個一個的帶著皇帝詔書去召回那些官員,哪怕只是一個六品小官,哪怕他的老家在海角天涯,也一定要召回那些官員,他們都是國家的脊樑。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皇帝的錯誤才不會導致整個國家的災難。
至於那些被李二陛下關到牢獄裡面還沒有放出來的那些敢於直接頂撞李二陛下拒不奉命的臣子,李承乾則命令皇太子李象親自去監牢中一一向那些被關押的臣子道歉,請出來,官復原職,賞賜物品,帶去皇帝的歉意。
至於那位一怒之下血灑朝堂的剛烈老儒,李承乾則下旨為其樹碑立傳,賜其家人糧食。財物,追封其爵位,賞賜其嫡長子官位,準其襲爵;還有一些地位很高的辭官老臣,連李承乾登基都沒有來參加的大佬,則由皇室代表河間郡王李孝恭出面,一一請出,表達皇室的歉意和皇帝李承乾的歉意。賞賜,官復原職等等。
大風暴時期的冤假錯案全部都被打回大理寺和刑部聯合重新審理。那些瀆職的官員一一被拿下,治罪,輕者貶官,重者流放,更嚴重者舉族流放,當時並沒有人因此而喪命。喪命的都在貞觀年被解決掉了,李承乾沒有殺一個大臣,有人表示不滿,認為那些人在大風暴時期作惡多端,應該被斬首。
李承乾對此專門表示:“皇帝殺大臣其實是不對的。不管這些大臣犯了多麼大的罪過,只要他們的出發點不是賣國,造反,顛覆皇朝這樣的重罪,就不應該被斬首,最多舉族流放,永不錄用,殺大臣其實是不好的舉動,大傷君臣和氣,太上皇可以饒恕圖謀不軌的侯君集,為什麼我就不可以饒恕那些犯罪之臣呢?貶官,廢為庶人,流放,永不錄用,僅此而已。
另外,李承乾還下令刑部,廢除了大唐立國初期為了鎮壓造反者而設立的酷刑三十七條,包括肉刑,刺字等等,認為這些都是十分殘酷,有傷天和的刑罰,更接近於私刑,是《貞觀律》所沒有允許的刑罰,應該被廢除。
同時,李承乾下令之前的修法組織者房玄齡牽頭,聯合朝中法家學者和對於法律有獨到見解之人聯合編修新的律法,為了避免每一位皇帝就修一次法律的麻煩之舉,直接將《貞觀律》修改為《大唐律例》,允許後來的皇帝增添刪改裡面的部分條文,表示大唐律法與時俱進。
之後,李承乾去了政法大學、軍事大學和格物大學三所大唐最早也是最高學府參觀,並且對著三所大學的所有學者發表演說,年輕的新皇帝的演說讓這些學子們感到無比的新鮮,加上李承乾宣佈增添大學教育經費,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所以學子們對這位新皇帝的好感度蹭蹭蹭往上漲。
李二陛下退位之後,軍事大學的校長職位自然是李承乾繼任,而政法大學和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