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

十二月二十五日深夜,張遼率領兩萬下馬步行的部隊開進了地道之中。地道的進口還在新壺關的西面,自然不會讓舊壺關上的袁軍發現。雖然地道修建在距離地面三丈深的地下,但因為是靠著山腳修建,每隔一段距離便有垂直地面的通風口開在山上的灌木叢中,既便於隱蔽,又保持了地道內的空氣流動。

龍騎軍兩萬將士在地道中快速通行,地面之上根本無法察覺任何動靜。五里長的地道差不多用去了他們半個時辰才完全透過。由於地道的出口距離舊壺關也有兩裡之遙,所以當張遼從地道中冒出來時,舊壺關上的袁軍依然在呼呼大睡,毫不察覺。

以前舊壺關在晉國軍隊的手中時,向西的一側被稱為關內;如今舊壺關落在袁紹手裡,自然是向東的一面被稱為關內。守關計程車兵和武器物資都是從關內直達關頭的階梯上運送,一旦關內闖入了敵軍,則關上計程車兵便是被人斷了後路。

等到兩萬大軍完全從地道內透過並且集結完畢之後,舊壺關的西面忽然升起三朵煙花,照亮了原本漆黑的夜空。隨後,留在壺關西面的一萬龍騎軍戰士開始發動佯攻,被驚醒的高幹急忙率眾登上關頭進行抵抗。等到雙方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張遼帶著部隊摸到了袁軍位於壺關東面的大本營內,將這裡留守的袁軍殺了個精光,然後命人換上袁軍的服飾,趁著混亂紛紛登上了關牆。

被內外夾攻的高幹沒有能夠抵抗多久,便成為張遼黃龍鉤鐮刀下的冤魂。高幹成為繼淳于瓊、韓珩和岑壁之後被晉國軍隊誅殺的第四位將領,這一次各路圍攻冀州的部隊表現出了少有的兇狠,對敵軍將領一律採取殺無赦的態度,以此可以看出趙興欲滅袁紹的態度有多麼的堅決。

第172卷 第1369節:張郃死守廮陶城 (6)

高幹一死,壺關上的袁軍大亂,不久便被龍騎軍盡數俘虜。戰後初步統計,龍騎軍除了擔任佯攻的一萬人蒙受了一定的損失之外,透過地道摸到袁軍身後的兩萬大軍損失輕微,絲毫不會影響到接下來攻打冀州的任務。

龍騎軍奪下舊壺關之後,立即將駐守守關的重任以及一萬多名袁軍俘虜交給從新壺關上趕過來的臥虎軍,然後火速向東挺進,只用了三日時間,大軍便出現在了冀州平原之上。

袁紹手下八萬軍隊,在短短半個月之中便被消耗掉了一半;冀州九郡靠近幽州的四郡完全丟失,如今龍騎軍又兵進趙國,劍指鉅鹿,袁紹的地盤眼看著就剩下了緊靠黃河的魏郡和清河國,冀州腹地的鉅鹿郡和安平國已是岌岌可危。

到了這時,袁紹當初的底氣已經當然無存,晉國的三路大軍不僅在人數上高達九萬之眾,在攻城掠地的速度上更是毫不含糊,如果再無強援來救,正月裡冀州全境便要落進趙興的手中。

袁紹顧不得罵人和抱怨,情緒激動地給叔叔袁隗和盟友曹操各自寫了一封信,信裡明言自己快要扛不住了,如果朝廷和曹操見死不救,那麼他將徹底棄守鄴城,率領部隊逃進河內郡,讓朝廷和兗州直接面對趙興的近十萬大軍。

一直密切關注北方局勢的諸葛亮沒有想到趙興敢於在涼國形勢不穩的時候發動東線戰役,更沒有想到號稱有八萬之眾的冀州軍如此不堪一擊,不到一月時間內竟然將冀州大半土地拱手讓人。

諸葛亮於是建議劉備立即啟動擠兌農兵商金行的計劃,並且向揚州、豫州和荊州緊急調兵北上,同時讓駐守在朝歌一帶的朱儁大軍火速前往冀州增援袁紹,無論如何也要將晉國的軍隊阻攔在廣平至鉅鹿一線的北方,避免晉國大軍飲馬黃河,對中原地區造成直接威脅。

順利拿下常山國和渤海郡的雄武軍、熊羆軍繼續南下,在鉅鹿郡的廮陶城下會師,本以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