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小學堂與附近的崇武、養正、正化等另外三所小學堂合併,成立公立第一國民高等小學,1918年改為省立第一模範小學時,又將原省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學校合併了進來。後來孫多慈上高中時,學校又改名為省立第一實驗小學。省立第一模範小學在北門拐角頭,從方家大屋出來,向西到雙井街,再走向南,便是公安局街,又西行,經姚家口、法政街,便能看見省立第一模範小學的窄窄的門樓了。孫多慈揹著藍色的布書包,從家裡出來,如果走得快,只要六七分鐘。

學校往西,由大拐角頭插往關岳廟街,便是大關帝廟。對於孫多慈,那是個神秘之地,有事無事,都喜歡鑽到裡面去看個究竟。有一天,大概是農曆五月十三,紅臉關公的生日,大關帝廟熱鬧非凡,城東城南城北的市民都趕過來了,或求子,或求財,或求福,或求醫,或求壽,大殿裡供奉的關帝老爺,香火裡三層外三層,煙霧瀰漫,眼睛都睜不開。偏偏半上午天上又丟了些雨點,就說是關公磨刀雨,大吉大利,又添了另一番熱鬧。孫多慈放學出來,一抬眼看到了,就被吸引過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看些什麼,反正喜歡往人堆裡鑽,看各色民眾對關公的那一份崇敬。後來還是父親尋過來,揪著耳朵,把她拽回了家。

小學畢業讀初中,選的是六邑聯立中學,這是由安慶六邑同鄉會出資創辦的學校,省政府也適當給予一定補貼。一開始並沒有考慮這所學校,碰巧學校校長程小蘇為教育經費來求父親周旋,看見了孫多慈,隨口就問了一句:“千金在哪所學校讀書啊?”得知小學畢業正要上初中,便極力向他推薦,“六邑中學師資雄厚,環境幽雅,你們不妨也做個考慮。”孫傳瑗當時只笑了笑,當時沒有同意,但也沒有回絕。不過他把程小蘇的話當真了,專門帶女兒去學校轉了一圈,結果孫多慈一眼就看上了學校的環境,吵死吵活,非要上這所中學不可。

孫傳瑗帶女兒到學校報到,對程小蘇說:“把女兒送到六邑中學,可完全是衝你程校長的名氣過來的喲!”

程小蘇在安慶教育界有口皆碑,光緒末年,孫傳瑗還在尚志小學堂任教時,他就在學堂東側創辦了私立專門法政學堂,後又與陳獨秀一起組建江淮大學。民國後他上北京創辦《中原日報》,因得罪了當局,又被驅逐出北京。

六邑聯立中學前身為安慶府中學堂,位於小南門外多寶倉。遷到雙井街北的保寧庵,也不過十來年時間。“大概是宣統元年吧,”回憶這段經歷,程小蘇一臉得意,“我和方寶山兩人到這邊來有事,走過升官橋,看到老城牆下有一大片閒地,一打聽,都是保寧庵的地產,正要賣。於是趕緊說與六邑同鄉會,搶先把這事給定下來了。後來同仁醫院也打這片土地的心思,但晚了一步,讓我們捷足先登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 安慶街頭美少女(5)

從北京回到安慶,程小蘇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六邑聯立中學的校園建設上,這兩年,不僅蓋起了常規教學樓和圖書館,開闢了運動場,還在校園內建起了植物園、動物園等。說是植物園,其實也就是四時菜地,春菠秋苣,也還有些特色。菜地之東,還有一片花圃,月季、菊花等花卉種了不少。校長還是個老頑童,一有時間,就帶著學生自己動手。蔬圃花圃東西,本有兩口荷花塘,師生就開鑿出一條大溝,將兩片水連線起來,又在塘邊搭建起風景亭,一曰“吟風”,一曰“弄月”,後來學生們又集資修了一個“舊雨”。這樣的環境,在省城其他學校,確實很難找到。

孫多慈在六邑中學讀書期間,始終是學校的校花,不僅長得漂亮,學習好,而且各方面知識也豐富。程小蘇校長老和孫傳瑗開玩笑:“你把多慈送到我這裡來,是為六邑中學又添了一道風景啊!”

三年後,孫多慈初中畢業,孫傳瑗考慮再三,還是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