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應,和諧共存,相輔相成,本是人間之大道至理,是人生與藝術的大境界。到了大宋鹹平五年,有位曾於五臺山華嚴寺出家名叫詮悅的高僧,仰慕蒼巖山。他見寺居半山,嵯峨聳芨,雖松羅掩映,澗水潺潺,但牆頹屋漏,瓦礫壁地。於是,他繼承南陽公主遺志,鑿石屋以棲居,砍荊棘而通路,並彩繪簷楹,雕鏤佛像,終於使山寺煥然一新。詮悅是蒼巖山的第二個開山祖師。他又幾經輾轉上書朝廷,宋真宗欽賜名額,改興善寺為福慶寺,名聲益盛。到了清代,光緒曾敕封南陽公主為“慈佑菩薩”。據專家考證,自古迄今來蒼巖山出家主持佛事的僧尼,每年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上百人,世世代代尊奉蒼巖,維護園林。近年來當地政府又為展蒼巖山的旅遊事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之成為一顆璀璨奪目的“太行明珠”。在蒼巖山之巔,看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突然想起臺灣著名現代派詩人周夢蝶的一詩:沒有驚怖,沒有顛倒一番花謝又是一番花開六十年後你自孤峰頂上坐起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簇擁著一片燈海——每盞燈裡有你二風泉漱玉蒼巖山總是那樣的寬容待客,善解人意。譬如,在著名的蒼巖十六景中,南陽公主賜給你的第一道風景便是“巖關鎖翠”。當你歷經艱辛來到山門之下急欲一覽蒼巖美景時,你先看到的卻是一個拔地而起的巨大屏障,東西兩峰對峙於前,南北一嶺橫亙於後。乍看起來,不過一壁丹崖,滿山茂樹。隱隱約約地有點疑惑,抑或失望。殊不知,這正是蒼巖山獨具風騷的佳妙之處。無論是寺廟佛殿、虹橋瓊閣、禪房古剎,還是曲徑幽澗、懸泉飛瀑、小池清溪、奇花異木,它皆攬之於懷抱,藏之於幽谷,蒼翠蔥蘢,茫茫莫測,讓你去探索。正所謂:萬壑千巖過眼空,重重嵐翠鎖瑤宮,深山自有佛國在,白雲深處訪跟蹤。接下來,蒼巖山賜給你的將是“碧澗靈檀”(與“橋殿飛虹”、“古柏朝聖”並稱蒼巖三絕),無邊的碧綠在不知不覺中擁抱了你,淹沒了你。高樹在天,綠影鋪地,像水一樣柔媚,像霧一樣朦朧,綠得瀟灑風流,綠的儀態萬方,這是來自仙界來自生命的綠色呀!遊至此,不僅暑氣皆消,且一路顛沛勞頓也無影無蹤,頓覺神清氣爽,不思外物,寵辱皆忘。在細心品味一番呢,有的久經風霜,老態龍鍾,但虛懷若谷,青春不老,依然點燃起一樹綠色火焰;有的以根為臂,抱石而生,表達了對山石的鐘情與眷戀;有的在寸土無存的陡壁上以其巨大的根莖抓牢了大山,向它所摯愛的蒼巖捧出一片碧綠;有的同根連柯,依偎擁抱,如戀人般脈脈含情,表達了偉大而忠貞的愛情……這不正說明了久居蒼巖的千載精靈向人演示了一部生命的奮鬥史麼?這不正說明了檀樹所具有的睿智、力量和靈性麼?“擁有仙家仙骨在,長生石上種真魂”,或許這正是南陽公主和隋朝先民們不屈不撓的生命絕唱。據說有許多體弱多病的遊客,無意中來到這裡接受了大自然的“綠色治療”,並體會到人生奮鬥的真諦,於是,不消幾日,便病消體健。玉皇殿

當你步入檀林,昂一望,但見兩壁斷崖,蒼天一線,三座單孔石橋懸空而架,橫出雲表,你渴望見到的“橋殿飛虹”便座樓在石橋上,風吹雲動,恍若夢幻,古人那“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的詩句,真是寫盡了橋樓殿的精美和奇絕。可是,你要真想真正接近它,尚須攀登365級石階,這簡直是哲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