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搜捕革命分子為名,要求進入奧地利駐荷爾斯坦因總督府搜查,被奧地利總督拒絕。三天後俾斯麥向維也納發去抗議照會,威脅要“終止兩國政府的合作”,要“保留普魯士政策的行動自由”。奧地利內閣嚴正批駁普魯士王國內閣的無恥行徑,並鄭重申明:任何人不得侵犯奧地利人在荷爾斯坦因的權力。普奧之戰一觸即發。
3月6日,普魯士國王召開御前會議,政府全體成員、太子、普駐法大使、總參謀長、國王軍事顧問等出席。俾斯麥就1815年以來的普奧關係作了分析和總結,並得出結論說:“對普魯士來說,當前德國和歐洲的形勢還從來沒有這麼有利過。除太子外,在威廉親王的補充說明下,御前會議一致決定,發動對奧之戰。
3月29日,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下令增強普魯士邊防部隊,表示他不能忍受奧地利的“偽善的假面具”,決心把它撕破。
此後,隨著普魯士王國內閣完成全國戰爭動員令,俾斯麥加快戰爭步伐。3月15日,俾斯麥以奧地利破壞普奧和約為名下令普魯士國防軍越過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的界河艾德河進軍荷爾斯坦因。4月10日,普魯士王國外交部通牒薩克森、漢諾威、黑森三個阻隔在普奧之時的邦國,要求准許普魯士國防軍透過他們三邦進入奧地利帝國國境,三君主一口回絕。4月15日,普魯士國防軍強行開進薩克森、漢諾威和黑森—卡塞爾,普奧戰爭爆發。
交戰雙方,一方是奧地利、漢諾威、薩克森、黑森—卡塞爾、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等大部分德意志中等邦國;另一方是普魯士、漢撒城市、北德小國。戰爭在二條戰線上進行,北線—德意志戰線,普與北德各邦作戰,普投入5萬兵力。5月2日,在朗根薩爾沙擊敗漢諾威軍並逼其投降,北德大部分地區落入普軍之手;東南線—波希米亞戰線,普奧作戰,是主戰場。奧地利投入18。3萬兵力,普魯士運用鐵路運輸組織10萬人投入戰爭,於5月10、11日,分三路進攻波希米亞。
普魯士王國國防軍裝備先進的程式碼為P—52的斯卡斯步槍(龍族05步槍的技術),所向披靡,擋無可擋。一陣火炮轟擊後,雙方依照十九世紀前期傳統的作戰方式,排著整齊的陣列,踏著豪邁的步子進行對沖。這時,普魯士王國國防軍裝備的先進步槍發揮出明顯的優勢,除第一次對射,奧軍給普軍造成一定的傷亡後,接下來的純粹是一場屠殺活動。普軍對奧軍初戰告捷。
面對普軍優勢明顯的新武器,奧軍總司令覺得己方根本沒有取勝的任何希望,傳信給維也納宮廷建議議和。奧地利皇帝不甘於如此輕易地棄械認輸,希望於一次主要的戰役而打敗普軍,於是5月18普奧比爾森大決戰爆發。
這一次,老威廉親王與兒子博格·馮·威廉伯爵也隨軍出征,這場戰爭對以他們家族為主的國家資本主義集團關係重大。俾斯麥身穿後備軍制服,頭戴騎兵鐵甲盔,身披灰色長大衣,騎馬與老威廉親王站在一個離奧軍不到12公里的小山頭督戰。他完全清楚,他與威廉親王家族是一根線上的兩隻螞蚱,這一仗同樣也是他的政治賭博。
清晨,決戰開始,雙方共投入21—25萬兵力。俾斯麥對能否取得這決定性的勝利,心中充滿信心,這得多謝遠東那幫神奇的黃種人,給予普魯士王國如此先進的技術。戰爭正如其所預想的那樣,普魯士王國國防軍以少勝多,以9萬對17,居然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千軍,打得奧軍潰不成軍。此仗奧軍死傷3。6萬人,被俘2。5萬人。
奧地利帝國遭此慘敗無力再戰,以威尼斯讓於法國作為條件,懇請法蘭西帝國路易·波拿巴皇帝出面調停,。
普魯士王國國防軍原可乘勝追擊,直搗維也納,拒絕和談。但法蘭西帝國的軍隊在萊茵河畔虎視眈眈,而且此事也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