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列強對普奧之戰後續的關注,為免普魯士王國樹敵過多,俾斯麥驟改策略,準備熄滅戰火,恢復德意志的和平。經過他多次耐心的解說,普魯士國內同意接受法蘭西帝國路易·波拿巴皇帝國的調停,心甘情願地把普魯士的勢力限定在北部德意志。

公元1954年6月20日,普奧簽訂停戰協定,7月4日正式簽訂德雷斯頓條約。條約內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一切權利歸普;奧地利不得再過問德意志聯邦事物,德意志聯邦解散;奧賠款200萬英鎊;普魯士保證在條約批准後,三個月內將軍隊撤出奧地利。普奧戰爭就這樣以奧地利被完全排除出德意志而結束。

普奧戰爭結束後,原站在奧方的北部4邦——漢諾威、黑森—卡塞爾、拿騷和法蘭克福被併入普魯士版圖。普魯士王國從此連成一片,領土增至34。7萬平方公里,人口2400萬,佔全德的1/3。這樣普魯士的統一之戰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他們下步的目標將是······?

第九十一章 第二次大沽炮臺戰役

南方廣州戰役結束後,北方的英法聯軍也並沒有閒著,他們正加緊進攻北方滿清京畿地區當中。

公元1853年10月13日下午發生的大沽炮戰令英法聯軍慘敗而歸後,特別是陸軍的損失更是慘不忍睹,差不多可以說是全軍覆沒,英法聯軍總司令法國人梅特葉上將知道聯軍已無力再戰,只得命令聯軍退到臺灣的基隆港休整待援,現在他才深刻地理解古斯特少將為什麼強烈要求他在大舉進攻中國之前,首先要建立一箇中轉補給站的想法了。

“神秘的遠東黃種人居然有如此強大的戰力,為什麼在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中又表現得那麼的軟弱可欺呢?真的不可思議啊!此次遠征如此不順,難道真的應了我在出徵時的‘中國是隻睡獅,現在剛剛睡醒,恰好讓我遇上了!’的那種預感?”梅葉特不可置信狀。

英法聯軍撤退至臺灣基隆港時,各國的第二批援軍正日夜兼程地趕來。要不是通訊不發達,致使馬尾炮戰、大沽炮戰和第一次廣州戰役失利的戰報不能及時地傳送到各國國內的話,可能這第二批援軍能否再派出都不說定呢!至少遠征軍司令或是前線指揮被就地免職是肯定的。

儘管遠東遠征戰爭極其不順,梅葉特上將應負主要指揮責任,但在法蘭西帝國國內還沒有傳來什麼新指示的情況下,他還是很負責地盡著自己的職責,他認真地研究英國前鋒編隊喬治·依勒特少將提交的《大沽炮臺炮戰經過》報告和第二編隊的法國西姆少將提交的《北塘登陸戰經過》報告,想為下一次進攻做足充分的準備。

擊退英法聯軍的海陸進攻後,僧格林泌親王(新進爵位)攜大敗英法聯軍之威,又成功地在天津靜海縣附近圍困住太平天國將領林風祥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軍,激戰七天後,太平天國曆經磨難,所向披靡的北伐軍終於土崩瓦解,遺恨於滿清的皇城根腳下。

經此兩次完勝的戰爭,僧格林泌親王的軍事威望達到了其前所未有的頂峰,他被咸豐皇帝贈予“湍多羅巴圖魯”稱號,他的許多軍事建議都被清朝廷毫無異議的採納。英法聯軍敗退後,並沒有退出大清疆域,後又接廣東軍報(其實是人民軍軍情部接林逸主席的指示,故意透露給廣東兩廣總督府的),五國聯軍的第二批大量增援部隊正往遠東開來,朝廷上下意識到五國聯軍侵華之心未死,馬上又會有更大規模的戰爭爆發。這時僧格林泌親王適時地提出“為保京畿要地之安危,加固大沽炮臺,完善京津防禦體系。”的建議。儘管有主和派的反對,但咸豐皇帝還是把“納庫尼素光”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管理奉宸苑事務,並加強京津防禦陣地。

僧格林泌親王領旨後,召集京津地區的能工巧匠,群策群力,積極籌建大沽口和雙港的防禦工事,以海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