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一樣確值得憂慮,蔣介石一直把我我當作是他的政敵,以前我執掌西北軍,部下有戰將百餘員,雄兵數十萬,尚且被他運用,金錢收買,封官許願等縱橫捭闔的手段整垮了,解除了我的軍職,以致我迫於無奈,隱居於此。一直提倡一個政府、一個政黨、一支軍隊、一個領袖的蔣公對我重新組織軍隊必然是心懷猜忌而橫加干涉,我也可能成為他再度攻擊的物件。”說到這裡,馮玉祥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不過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我也顧不得這些了,走一步算一步吧!我們同心協力地幹,你就準備擔任前敵總指揮吧。”不久馮玉祥的舊部將領孫良誠、高樹勳、張凌雲等聽說馮玉祥準備組織軍隊,迎戰日寇,皆變賣家產攜資來投,以備購置槍械和充作軍費。一些民眾武裝:周義寅、徐榮華、李廷振、王英、宋敬久、馬金良、乜玉嶺、胡云山、曾中田、李海山、宋振玉等部以及無人統領的義勇軍也相繼投奔馮玉祥,中國共產黨也派宣俠父率一部份武裝投奔馮玉祥的麾下。在張家口集結的民眾抗日武裝達一萬五千餘人。五月二十四日佔領多倫的日軍第六師團師團長坂本政右衛門率軍南侵,守衛怙源的中國軍隊無人指揮,紛紛後撤,日軍遂佔怙源,察哈爾省形勢危急。張家口社會各界民眾及駐軍代表認為時機緊迫,奮起抗戰,刻不容緩,當即組成察哈樂省民眾救亡禦侮大會,經大會決議,成立抗日同盟軍,公推馮玉祥為總司令。馮玉祥聞政府已向日本乞和,並已下令抵禦日寇南侵的中國守軍各部停戰南撤十分憤怒,乃於五月二十六日向全國發出通電宣告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說。馮玉祥說道:“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和其他弱國一樣,成為列強欺凌和掠奪的物件。戰爭給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地消耗,並嚴重地破壞國家的建設。戰爭的賠款,資源地流失,導致了中國和被欺凌掠奪的弱小國家一樣,愈窮愈弱;而靠欺凌掠奪弱小的國家的列強也就因之而愈富愈強,靠掠奪別國資財而強盛起來的國家,其貪婪的野心,也隨著自己的富強而膨漲,我們的東鄰日本,就是這樣一個野心勃勃貪婪到極點的國家。日本國人口至今不足一個億,國土面積也僅是三十餘萬方公里的三島而已。以前也是一個不被人重視的小國,自明治六年,稍微富強一點便鋌而走險,對中國實施侵略。從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嚐到了甜頭。隨後日本製定了向中國擴張的國策。如果說從一八七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這五十多年,日本的國策是向中國擴張,而從一九二七年以來,日本國的國策就是要滅亡中國。我的結論是從日本國這幾年接二連三地,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而且其戰爭規模越打越大推斷出來的。我們中華民族是古老文明的民族,我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是中華民族向來也不懼怕戰爭,並且富有不屈不撓的鬥志和勇於獻身的精神。我們不願做亡國奴,我們也不願我們的子孫受外來侵略勢力地奴役,因此我們要與日寇決一死戰。我們今天在這裡成立抗日同盟軍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我們要抵禦日寇地侵略,保衛我們的家園。
(一百七十六)
而另一個原因,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政府面對日本地侵略,不去動員和組織民眾抗擊日寇,卻將國防力量消耗在無休無止的內戰上。說到抗日,他們就說日本強盛,現在抗日還沒有準備好。什麼沒準備好?日本國雖然強盛,但其人口只有不足一個億,我國的人口有四億五千萬,徜若是我們的政府抱定與日寇決一死戰,拼將犧牲一個億,日本國又能奈我何!對付日本的侵略,我們奮起拼搏,即使犧牲了一個億,還有三億五千萬,為了尚存的三億五千萬和我們的子孫後代不受日本侵略者地奴役,即使犧牲一個億也值!徜若我國政府真能動員全國民眾與日本侵略者拼死一搏的話,日本政府他還敢這樣接二連三的侵略我們嗎?日本人口總數不足一個億,也並不全是好戰者,這不足一億的人口中,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