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不能上前線的老弱婦孺,還有不願戰爭,懂天理的,維護正義的,熱愛和平的,正直的、善良的,數以千萬計的日本人民呢!日本政府的擴張主義者們只不過是利用他們所掌握的權力,將他們的人民,充當他們實行軍國主義擴張政策的炮灰而已。面對日本國的侵略,*自建國以來,從袁世凱到現在的政府,前朝有好多好的東西,沒有繼承下來,唯獨每遇外患則與之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直至割讓土地,我們大家想一想,如果任由我們的政府這樣下去,中華民族的主權豈不是愈來愈少,我們國家的版圖豈不愈來愈小,任其下去,我們將以何賴以生存,我們的子子孫孫又將以何賴以生存。九一八事變,日本佔領了我國的東三省,我們的政府不動員和領導全國民眾與日寇作殊死的抵抗,以求實現驅逐日寇,收復失地的偉大歷史使命,卻將希望寄託於國聯。當然國際聯盟也能主持正義,在輿論上遣責日本,在道義上支援我國。可是當我們自己向侵略者一味地退讓,將國家的領土和主權拱手相讓給侵略者的時候,難道我們還指望國際聯盟代替我們,向日本侵略者討還被日本侵略者霸佔的大片國土嗎?中國有句古話,求人不如求自己,倚人都是假,跌倒還需自己爬。今天我們在這裡成立抗日同盟軍,就是要抵禦日寇的侵略,收回自己的國土和主權。抗日同盟軍的宗旨是:外抗暴日,內除國賊,武力收復失地,對日絕交,反對任何妥協。聯合世界所有平等待我之民族和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勢力,共同奮鬥,完成中國的自由和獨立。“馮玉祥的就職演說,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馮玉祥一貫主張抗日,如今舉起了抗日的大旗,不光是察哈爾人心大快,在全國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各省各地皆有人紛紛來投。曾為陸軍上將安徽省主席的方振武因為政府不抗日,而掛冠而去,又因為方振武掛冠而去,舊部兩個師也譁變而去,方振武將此兩個師改編為抗日自衛軍,如今見馮玉祥在察哈爾舉起抗日大旗,也譭棄家產賣掉祖屋,率眾來投,僅十數日抗日同盟軍就發展到八萬多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張家口,馮玉祥抗日同盟軍大旗下,決心與日寇決一死戰,報國殺敵的仁人志士,有工人、有農民、有愛國的學生、也有愛國的軍人。
(一百七十七)
為使抗日同盟軍成為一支堅強有力的隊伍,儘快走上抗日的戰場,六月十五日,抗日同盟軍召開軍民代表大會,將現有人員編為六個軍,又九個師,又一個旅,制定了抗日同盟軍的綱領,選舉了抗日同盟軍軍事委員會第一屆軍事委員會委員三十五人,侯補委員二十九人,推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張允榮、鄧文、佟麟閣、張人傑、邱山寧、宣俠父、張幕陶、孫良誠為常委,馮玉祥為抗日同盟軍主席兼總司令。馮玉祥任命方振武為北路軍前敵總司令,兼抗日同盟軍第一軍軍長,吉鴻昌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抗日同盟軍第二軍軍長,鄧文為左冀副總指揮,李忠義為右冀副總指揮,率領大軍北上,迎戰日寇,收復失地。六月二十二日抗日同盟軍王德重部與守衛康保縣城的日軍激戰,日軍不敵,棄城而逃,王德重部乘機收復康保。二十三日,吉鴻昌率部攻擊寶昌,又令副將李忠義攻擊怙源。寶昌、怙源兩地守軍只有少數的日軍,大部是張海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