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你娘走時俺許過願,把你當親兒子養大成人,哪有親孃嫌棄兒子的?往後啊,還是叫大娘,別忘了你親孃的恩,明白嗎?”

興祥點點頭,母子倆相互安慰著……

太陽將近正午,又該做飯了。

大災無情……

(十二)

1960年夏,蟲災肆虐,大雨傾盆,房屋倒塌,一場歷史罕見的大災降臨。

過去兩年的“人民公社大食堂”,糧食一粒不存,全部交公。今年夏糧絕產,大隊倉庫裡的存糧也吃光了。人們領回鍋碗,就靠上邊撥給的救災糧充飢。

眼看糧袋子又要變空,楊佃澤就到沙河裡摸魚、挖野菜。最後,他發現屋頂上還有幾塊不知哪年剩下的黑地瓜幹,就拾下來碾碎,一家人喝了頓苦粘粥,不料想連吐帶瀉折騰了一宿。

這天,楊佃澤又領回幾斤玉米,見楊李氏燒水,就幫著擇野菜。

“哎,這種菜也快讓人掐絕根了。”楊佃澤把一捧針狀的蓬蓬菜拿到鍋前,回頭見掉下兩根,又揀了回來。

楊李氏把菜倒進鍋裡,又從鍋臺角捧出米罈子,抓了兩把玉米麵灑進去。一邊燒火一邊對佃澤說:“過去也鬧過災荒,可哪朝哪代像今天這樣,又是救災糧又是救災款的,雖說不多,可能活命啊!”

楊佃澤抬頭看了看毛主席像,說:“解放前,雖然咱家日子比貧農僱農的好過些,可整天打仗提心吊膽,土匪還經常來禍害。雖說眼前吃不飽,可比那種日子強多了。”

“要不,俺把菩薩和毛主席一塊供嘛。”楊李氏笑道。

“你這是迷信,不合上邊的政策哩。”楊佃澤說。

“不合政策,可也不犯法啊!”楊李氏認真了。

“好好,願供你供吧。”楊佃澤笑了笑,把話差開:“興祥這次回去上班快一個月了,也該家來了。”

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一些有病的老人撐不住了。

楊李氏的孃家爹李善人,一輩子行善積德,身子骨也算硬郎。可八十多歲的老人長期營養不良,兒子闖關東又不在身邊,一夜睡去再沒醒來。閨女和女婿捧罐打幡,把老人安葬入土。村裡人說,李善人沒白疼閨女一場,還得了女婿的濟。老人的德也沒白積,到老死一天罪也沒受。

楊老倔在炕上只倒了三天,儘管楊李氏連求醫帶做好吃的,但仍沒留住這位74歲的老人。。臨終,他抓著興祥的手再三囑咐:“把小文接回來,別斷根。好好疼你大娘,她不容易。”

出殯這天,儘管各家各戶鬧饑荒,可都念著老倔的好德行,輪流抬著棺材,含著淚,把老人安葬在他戀了一輩子的大沙河梨樹旁邊。

這天中午,劉立秋回來了,就一個人。說李大哈哈剛解放就被政府給抓了,死在監獄裡。他在鐵路上幹活,由於災年裁員被下放了。甭管咋樣,畢竟是一塊土上的鄉親。張大山派人給他修了房子,劉三嬸送來一口小鍋;楊李氏拿來來兩個碗,還有兩大瓢地瓜面。就連回來探親的李大鳳,也從小孫子嘴裡省出倆雞蛋,給這個從不喜歡的鄰居送來了。

劉立秋嘴甜,千恩萬謝,還不時擠出兩滴淚來。人們說,也許當年他當盲流只是傳說,這孩子不是挺懂事嘛?

作為村黨支部委員、大隊長的劉三可不這麼認為,他對這位同族侄子既同情又保持著警惕,這麼多年誰知他在外幹過啥?

楊興祥又給家送回一袋地瓜幹,說是用他省下的糧票託人兌換的。

晚上,一家人圍著小桌吃飯。楊佃澤就說,私用糧票換東西犯錯誤哩,讓興祥以後別這樣做了。

楊李氏對興祥說:“你的病好了,可身子骨還很弱,別光顧家,隔三差五買兩個雞蛋補補。”

楊興祥:“瞧俺大娘,一家人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