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也知道不少,胤眩�拓返i的下場他也看見了,自然也不想步入後塵。大哥作為長子,理應接受父親在大清的皇位。那邊的江山是在他回大清之後拼下的,自然要留給弟弟們。

自己嘛?還是逍遙自在的當個鐵帽子王好了,吃穿不愁,富貴永享。

胤禩見弘蛟跟自己疏遠至此,連富察氏也不惦念,心裡一陣唏噓,當初只想著長輩們的心思,根本就沒有顧及孩子們的心,才有瞭如今的疏遠。好在他們兄弟二人和睦,弘旺處處都看顧這弟弟,倒比他這個父親都盡職盡責,胤禩嘆了口氣,跟著胤眩��返i,胤禌,胤祺的大部隊,奉著宜貴太妃西行。

宜貴太妃早就羨慕衛琳琅可以跟著康熙走遍天下,她沒有那好運氣可以跟康熙白頭到老,卻自認為養了三個好兒子,一樣可以帶著她遊歷天下。

胤禟那個不聽話的是指望不就了,好在還有胤祺和胤禌孝順自己,只是皇親國戚離開京城都是要經過皇帝御批的,要是她想出去走走,弘旺是她的孫子輩,她提一提,弘旺應該不會不答應。只是,宜妃可不是那麼沒有頭腦,看胤禛的事情她就不得不有所顧忌,到底她生養的是兒子不是公主,行事方面都需要有所顧忌,絕不能夠因為自己的一點興趣愛好連累了兒子們。

可是年紀越大越惦記兒孫,胤禟雖然從小就淘氣,沒少把她氣的半死,可這個孩子除了任性頑皮倒也沒有做過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事,其他的兩個兒子連同自己都沾了他的光。宜妃知道,若是沒有胤禟跟著胤禩出生入死,她頂天是個太妃的稱號,兩個兒子也頂多封個親王,胤禩絕對不會給他們一人一個鐵帽子王爺的。

所以,即使知道此去或許會給康熙和衛琳琅的二人世界帶來一定的不便,宜妃也忍不住跟胤禩請求,想要去看看胤禟。胤禟的長子雖然送了回來,可他後面的幾個孩子宜貴太妃是一個都沒有見到,胤禟可不像胤禩,隔三差五的給宜貴太妃送信報平安,道思念,。

倒不是說胤禟不惦記宜貴太妃,每次有人回來大清,他讓人捎給宜妃的禮物可也不少,可是胤禟頂多就是讓人帶帶話,很少帶上自己的親筆信,跟宜妃道道思念,安慰母親的心。還是後來宜妃跟衛琳琅抱怨,衛琳琅又在信裡告訴了胤禩,胤禩督促胤禟,胤禟才不得已的給宜妃寫了幾封信,後來大多還是讓九福晉代筆,他看後簽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九福晉到底是兒媳,隔了一層,原來跟宜妃也不怎麼親近,平常寫信,除了例行問安,也就是報告胤禟和孩子們的近況,生怕字裡行間無意中得罪了宜妃,巴不得信寫的越短越好,所以宜妃經常眼巴巴的看著衛琳琅那厚的不能在厚的家信眼紅不已。

原本她想胤禟了還可以找衛琳琅聊聊,自從衛琳琅離宮,她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其實每天無事找宜貴太妃嘮嗑的太妃們不少,誰讓衛琳琅跑了,能夠跟胤禩表忠心的就只有宜貴太妃了呢。

宜貴太妃性格雖然爽朗大方,卻也是容不得人在她面前作威作福,現在又有胤禩撐腰,她可不比康熙還在的時候,要低聲下氣的忍耐。康熙和衛琳琅不再宮裡,富察氏也沒有回來,憑著胤禟跟胤禩的關係,宜妃成了後宮第一人。小佟佳氏雖然是康熙的表妹,也是貴太妃,還是由貴妃升任的,可誰讓她連個子嗣都沒有,自然無法跟宜貴太妃這個憑著兒子後來上位的貴太妃比肩了。但宜妃也知道分寸,絕對不會做讓胤禩厭惡的事情,尤其是弘旺的福晉,正牌的太子妃後來的皇后,不好做的事情,都由她來代勞了。

比如,訓斥德太妃。

德妃自從胤禩即位,也順理成章的升任了太妃,在康熙朝她被壓制的厲害,性格也被磨礪的厲害,胤禩初即位的時候,她還老實。等到胤禎軟磨硬泡的跟胤禩借兵,德妃就跟瘋了一樣,找各種藉口汙衊胤禩,說他容不得兄弟,藉故置胤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