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於死地。也不肯遵從胤禩放太妃出宮的命令,死活賴在宮裡,生怕胤禩絕了胤禎的供給。
胤禩不假辭色的訓斥了她幾回,又下令禁她的足,也不管事,德妃跟市井潑婦一般,隔著宮牆把汙言碎語都倒到胤禩身上,弄得宮裡服侍的宮女太監當值的時候都用棉花堵著耳朵,生怕聽到這些不堪入耳的話,連累自己也被胤禩厭棄。後宮裡的主子們更是閉門不出,前朝也隱隱傳來了一些不利於胤禩的話語,胤禩實在無法,他又不能夠把德妃如何,後來還是把胤禎的幾個小兒子扔到德妃的宮裡,跟她一起關禁閉,才讓德妃消停了些。
等到胤禎在倭國站穩腳跟,隱隱有立國之勢的時候,德貴太妃完全忘記了當初是如何指責胤禩的,一副自己也是太皇太后的嘴臉,竟然在胤禩面前拿捏起來,自然也不會把太子妃,弘旺的福晉放在眼裡了。
宜貴太妃跟德妃鬥了幾十年,自然看不慣她這種人,礙於衛琳琅的太后地位,她並不是真的後宮之主,也是自持身份,犯不著跟她計較,可是自從胤禎掌控倭國的訊息傳回來以後,德妃就開始造勢,要胤禩也封她為皇太后。
你的兒子是皇帝,要封也是他給你封,幹嘛要讓人家的兒子來封你,宜貴太妃氣不過,跟德太妃頂了幾句。本來宜貴太妃住在宮外的兒子府邸,跟德太妃也碰不上幾回面,可是德太妃在宮裡也沒有人肯搭理她,終於在一次例行的皇家聚會上,爆發了。宜貴太妃自然不會示弱,立即回以顏色,仗著自己的身份,狠狠的訓斥了德太妃一頓,德太妃雖然但是處於下風,卻不吸取教訓,開始把矛頭瞄準宜貴太妃。
雖然宜貴太妃有三個鐵帽子親王的兒子,可一個皇帝兒子也不是呢?德妃自認為身份比宜貴太妃高,卻要給她行禮問安,心裡自然是不服氣,加上康熙和衛琳琅都不在宮裡,胤禩基本不踏足後宮,太子妃到底矮了她兩輩,不好過於苛責於她,德太妃有恃無恐,自然就不把宜貴太妃放在眼裡。
再說,宜貴太妃身上明顯的標上了衛琳琅的標籤,德太妃一直以為要不是胤禩橫插一腳,康熙的皇位非胤禎莫屬,沒看胤禎才帶了區區幾萬人馬,就讓倭國臣服於腳下嗎?
衛琳琅自然也是母憑子貴,要不是她有一個下作的兒子,逼的康熙離宮,謀取了皇位,如今的皇太后一定是她的。礙於胤禎還需要大清的支援,德太妃不敢跟胤禩明幹,自然把一股怨氣都發到了宜貴太妃身上。
宜貴太妃驕傲了幾十年,還從來沒有人如此不顧臉面的跟她挑釁,自然不會饒過德太妃。何況壓制住了德太妃,也算是替太子妃解憂,替胤禩出氣,宜貴太妃何樂而不為?宜貴太妃很清楚自己的地位,連宮外都不去了,長住在後宮,跟德太妃鬥法,想要抓德太妃的錯很容易,宜妃自然不會一丁點錯處,當著滿宮太妃的面,狠狠的發作了德太妃一回,不僅言辭鋒利的訓斥了德太妃一頓,還讓下等的洗衣婆子扇了德太妃的嘴巴,隨後就把洗衣婆子提到了身邊,即使保護,也是警告德太妃,連一個最低賤的宮人都比她強百倍。
德太妃張牙舞爪的滿宮找茬,身上盡是錯處,有兒子的太妃們都在宮外居住,沒有兒子的宮妃都不會無事找事的跟德妃幹仗,因此住在後宮裡的德太妃就成了後宮第一人,橫行霸道的隨意挑剔太子妃的錯處。
太子妃礙於名份宣告,也對德太妃有所仍然,更加慣得德太妃無法無天,根本就忘記了宮規禮法,所以宜貴太妃按照宮規懲罰的她的時候,她也不敢反駁,以前是沒有人跟她計較,真的計較起來,她也害怕。就算是胤禎遠在萬里之外,胤禩不能拿他怎麼樣,留在大清的幾個小孫子,還要仰仗胤禩生活,所以自從宜貴太妃命人掌摑了德太妃以後,她也算是老實了一段時間。德太妃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胤禛父子,要不要看胤禩的臉生活,更不會想到她在宮裡胡鬧,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