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模特兒。可惜,這一頁光輝的歷史翻過去以後,歐洲進入了一個黑暗的時代——中世紀。在這長達千年的日子裡,人們在矇昧主義與禁慾主義的統治下生活,甚至連藝術也受到了株連。當年希臘人所膜拜的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竟遭滅頂之災,她被打成異教女妖,見之即毀,當然,也就更沒有什麼芙麗涅、康貝士貝等裸體模特兒可談了。將近一千年間,西方藝術幾乎只有一個模特兒——那就是上帝。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這種現象才有所改觀。

重返人間的模特兒

文藝復興時代的到來,使千年沉冤的“異教女妖”維納斯得到平反,恢復了愛與美的女神的名譽,再度煥發出她固有的光彩。與此同時,模特兒也重返了人間。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就是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是義大利15世紀末的傑出畫家,他早年曾從他的老師菲利浦?利比學過畫。可以說,菲利浦?利比是最早在人間尋求模特兒的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而且此舉出現在他身上,其所具有的象徵意義也許比事情本身更為重要,因為他是一個沒落修道士,一個破戒僧,是超越神的世界的人。可惜他曾畫過的那些模特兒已無從考證了。不過,他那清新淡雅、秀美靜謐的繪畫風格對波提切利產生了很大影響。當然,成熟以後的波提切利是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樹一幟的風格的。他的畫熱情洋溢,富有想像力,而且同時又喜歡象徵手法和某種擬古畫風。關於波提切利常用的模特兒在歷史上也留下了傳說。 藝術史家們認為,《維納斯的誕生》中的維納斯的形象,帶有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美人西莫奈塔?卡茲塔勒的影子。這位美女16歲時就已嫁給佛羅倫薩的委斯普奇,不久又被當地統治者美第奇的弟弟朱理安諾看中並據為情人。在她22歲時,還在美第奇家舉行的選美會上當選為“女王”,不幸的是竟在第二年暴病身亡,真可謂紅顏薄命。不過,到底是“女王”,生得顯赫,死得輝煌。她出殯時不用棺槨,而是仰臥車上,全城人都前往瞻仰,觀後無不悲哀痛惜。順便提到,兩年後朱理安諾又遭其政敵暗殺而身亡。史家考證,除了《維納斯的誕生》外,《春》、《誹謗》等這段時期的一些作品都是西莫奈塔的面孔。 《維納斯的誕生》和《春》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它們都是為了裝飾佛羅倫薩貴族洛倫佐家族的別墅而製作的,這兩幅畫很可能取材於15世紀義大利詩人波利齊亞諾的長詩《吉奧斯特納》。詩中說維納斯女神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季節女神在天地萬眾的歡呼聲中迎接女神的到來,併為她披上用天空明星裝飾的錦衣,路邊鮮花爭妍鬥麗。當然,這一切都源自希臘神話。 如果說《春》渲染了一種熱鬧的場面,那麼《維納斯的誕生》則表現了一種詩的意境。作者儘可能減少人物和不必要的背景,使維納斯成為全畫的中心,在寧靜的氣氛中,女神站在飄浮在海面的貝殼上,左邊是花神和風神在吹送,使貝殼徐徐飄向岸邊,右邊是季節女神手持用天上明星裝飾的錦衣在迎接。畫中的維納斯是被藝術家當作美的最高形態表現出來的。世人對這種造型和精神內涵有一種解釋,認為維納斯的形象鮮明地體現了柏拉圖式的唯心主義美學思想。這種思想在當時佛羅倫薩文化界已佔據統治地位,並使波利齊亞諾詩中所設想的境界更為投合時尚。其實,希臘人所想像的女神是如同人一般地從海中誕生的,這只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神話而已,但根據柏拉圖派的闡釋,它卻成為美的理念存在的象徵了。美是不能逐漸地或累積地從非美中產生的,就像維納斯不是從母胎中長起來的一樣。美是自我完成的,非人為的,無可比擬的。因此,從海中以成人之身浮現於世間的美神,是對於美的唯一正確的形象體現——這就是唯心主義哲學的解釋。也許這些理論有些晦澀,但它卻給我們分析波提切利這幅傑作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