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從古羅馬人那裡來的。因為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它的軍隊所鋪設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

任何其他輪寬的戰車在這些路上行駛的話,輪子的壽命都不會很長。

可以再問,羅馬人為什麼以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

原因很簡單,這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

美國太空梭燃料箱的兩旁有兩個火箭推進器,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透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寬一點,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是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的。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路徑依賴導致了美國太空梭火箭助推器的寬度,竟然是兩千年前便由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所決定的。

道格拉斯?諾思的偉大發現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思,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是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

“路徑依賴”理論被總結出來之後,人們把它廣泛應用在選擇和習慣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的可怕影響,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人們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路徑依賴”來解釋。

沿著既定的路徑,不管是經濟、政治、還是個人的選擇都可能進入良性迴圈的軌道,迅速最佳化;也可能順著原來錯誤的路徑往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但不管是最佳化還是鎖定,在“路徑依賴”的背後,隱藏的都是人們對利益的考慮。

對組織來說,一種制度形成以後,會形成某種既得利益的壓力集團。他們對現存路徑有著強烈的要求,他們力求鞏固現有制度,阻礙選擇新的路徑,哪怕新的體制更有效率。

而對個人來說,一旦人們做出某種選擇後,在既有的道路中,他們會不斷投入各種資源。如果哪天他們發現自己選擇的道路不再適合自己、沒有價值時,他們做出新的選擇。這時,他們才發現前期的巨大投入可能會因為重新選擇而變得不值一文。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筆很大的損失(經濟學上稱為“沉沒成本〃)。

9路 徑 依 賴(2)

自我強化與鎖定效應

有人將5只猴子放在一隻籠子裡,並在籠子中間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壓水教訓所有的猴子,直到沒有一隻猴子再敢動手。

然後用一隻新猴子替換出籠子裡的一隻猴子,新來的猴子不知這裡的“規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結果觸怒了原來籠子裡的4只猴子,於是它們代替人執行懲罰任務,把新來的猴子暴打一頓,直到它服從這裡的“規矩〃為止。

試驗人員如此不斷地將最初經歷過高壓水懲戒的猴子換出來,最後籠子裡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沒有一隻猴子再敢去碰香蕉。

起初,猴子怕受到“株連〃,不允許其他猴子去碰香蕉,這是合理的。

但後來人和高壓水都不再介入,而新來的猴子卻固守著“不許拿香蕉〃的制度不變,這就是路徑依賴的自我強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