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住宿,殺雞做飯招待子路,還讓兩個兒子與子路相見。第二天子路告訴孔子,孔子說:“是個隱者啊。”讓子路返回去見他,到了那裡老人已經離開了。見不著了,避開了與孔子言談,乃至見面()。老人說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根本就沒有誹謗。孔子說象他這樣有身份的人,是不可以徒步行走的(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孔子對種莊稼、種蔬菜不屑一顧,承認“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但一個博士後,哪裡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論語》有一章無斷語的記錄值得玩味,“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刮。”()朱熹說:大概是一母四乳而生八子。一個婦人生了四次雙胞胎,真是奇蹟。我們知道,古人的名字資訊量很豐富,叫“伯X”的肯定是家中老大,“仲X”是老二,“叔X”是老三,“季X”是老四。從那八兄弟的名字看,因為是雙生子,取名的時候排行並列,但問題也就出來了,有兩個老大,兩個老二,兩個老三,兩個老四。單單兩個老大好說,但後面的排序要調整,因為既然是老二,就意味著只有一個比他大;現在體育比賽中,假設有兩個並列第一,則沒有第二名,以此類推。不過那樣一來,也就看不出是雙胞胎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6、文質彬彬的君子

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皿。”(君子不器)器皿有專門的用途,而君子是一種比較完美的道德要求,它不等同於專門的人才。君子不器,沒心沒肺地解釋,君子不是東西,而是人。很遺憾,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就是個東西,孔子說他是器皿,但是盛祭品的瑚璉(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也算是貴重的禮器,但人格物化了,很多人認為對照“君子不器”的標準,孔子對子貢的評價很低。非也非也,理解孔子說話先要結合上下文,再扯遠一些也不遲,請對照這章——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這不是把賢人與仁者比做良器嗎?禮器也者,在春秋時代是所獲物與支配權二者的合一體,由人格的物化轉變而為物化了的人格,“道”藏於“器”。今天我們還會說某個人物值得器重。

孔子給君子下的定義是:把義作為根本,用禮儀來施行,以謙遜的態度述說,靠誠實來成就(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強調義、禮、遜、信。全面一些就是符合“文行忠信禮義孝悌廉恥直仁知勇”,相信看過前面的章節,讀者已經對君子的標準會有個印象,這章回避重複,只補充一些君子的特徵和表現。

“君子坦蕩蕩”(),故而評價別人能不帶個人恩怨,孔子說:“我對於他人,不詆譭,不虛譽,如果有所稱譽,已經是有所察驗了。”(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晏嬰,齊國大夫,勸阻了齊景公重用流亡中的孔子(《墨子•非儒下》有渲染的描述),但孔子評價他“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子西,楚國公子,阻止楚昭王任用流亡中的孔子,有人就子西詢問孔子,孔子說:“他啊,他啊。”(問子西,曰:“彼哉,彼哉。”)迴避的態度,怕人誤解。孔子“樂道人之善”(),所以子貢議論他人的過錯和缺點時,孔子說:“賜真能幹啊!我就沒有那種閒工夫。”(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誹謗別人,此心先要放平來,孔子說:“君子責求自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色莊而內狎()貌似君子的人是做不到的。

君子高尚,不追逐利益。孔子說,“君子上達”(),“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泰而不驕”(),“君子群而不黨”(),孔門該是反對梁山結義的,因為宋江們群而且黨,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