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金先生基本上不寫,怕被稍具歷史常識的人揭穿;紅花會,天地會,丐幫,等等,教科書上沒有,你只得全盤接受。

金先生的武功門派是地理式的。五嶽都被他玷汙了,一般人只知道嵩山有少林寺,金先生說你孤陋寡聞,泰山、華山、恆山、衡山都有某某寺或廟或院。你不懂就好,天山、崑崙、長白山、五指山還有呢。我沒有看盡金先生的全部小說,不知道他在黃山、廬山、雁蕩山開張了新的門派沒有,猜測長江派、黃河派、淮河派、錢塘江派、珠江派、閩江派是會有的,鄱陽湖派、洞庭湖派、太湖派、西湖派也應該有,江湖嘛。滔滔江水被金先生賦予神功,殺氣騰騰向東、向南流,渤海、黃海、東海、臺灣海峽、南海冷笑著嚴陣以待。總算金先生沒敢攪渾那碧藍色的海水,或許俠客們的劍直沉江底,流不下去,或許金先生明白黃河文明古國出不了足以做小說材料的海盜。

4、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情節邏輯

門派之間的爭風吃醋、武林秘籍的你搶我奪、永不枯竭的寶藏的探尋、惡性迴圈的復仇、只出汗不流血的反清復明,是金庸武俠小說的核心內容。這無可厚非,維護集團利益、虛心好學、人為財死、有仇不報非君子、愛國主義都可以理解,再說武俠小說似乎只能寫這些玩意。問題是故事的基礎和情節的展開。一開篇就是兩個人打,力大如牛,身輕如燕,身形如鬼魅,你以為是雙雄,其實他們的功夫只處於武術金字塔的底層;中間是一群人亂打,一個比一個厲害;最後是一個掃地的老頭,把正打得不可開交而你認為是絕代雙驕的兩個人都制伏。這種寫法金先生自以為是烘雲托月,可惜氾濫得如大禹治水時的中原。小說裡面的人全不務正業,皇帝不去治國,文臣不去上班,武將不去練兵,佛教徒不去唸經,平民百姓不去經商或者務農,連乞丐都不去討飯,一窩蜂的打打殺殺,似乎我們中國人的祖先都遊手好閒。

雙胞胎、男扮女裝、易容、蒙汗藥,金先生明知讀者看厭了,還是要往這庸俗套子裡鑽,希望推陳出新。很遺憾就算他是孫悟空,也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好象事後他覺察到了未盡如人意一樣,在《俠客行》後記裡自欺欺人地做了一番辯解;其實那種蒼白無力的解釋對金庸迷們來說可有可無,對非金庸迷們則毫無用處,一句話:多餘。

單田芳表示他不會去做金庸小說的評書,因為那裡面的人物出場無邏輯性,好象天降神兵,難以交待。太多的雷同表示金先生突破不了自我,太多的巧合說明金先生極不負責任地愚弄讀者。無邏輯的情節連綴就象用鼻涕貼上,齷齪而不可靠。

金庸迷說,金先生的小說洋洋灑灑,根深葉茂。據說《天龍八部》是金先生最好的小說之一,我看完之後卻一頭霧水。開場是一個膿包似的段譽和一個錯愛膿包的美女,過了三分之一的篇幅還在圍繞那對男女胡纏亂攪,以為這對金童*該是中心人物。不料一個屠夫似的蕭峰跳出來,金先生迅速把段譽拋棄而把鏡頭集中到蕭峰身上。三分之二以後,又冒出一個天才僧人,金先生趕緊把蕭峰晾到一邊,轉而把筆墨潑到和尚身上,給不解風情的出家人討老婆卻不讓他還俗。此種妻不如妾、妾不如偷、三心二意的寫法看似金先生風格多變,實則是信手塗鴉,信口開河,是對《水滸傳》的東施效顰。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也還有一定的軌跡;金先生是卻想演冰上芭蕾,可惜拐彎跳躍都不自然。我懷疑金先生一開始確實有意栽培段譽,過程中發覺他不爭氣,休掉他,另娶蕭峰為大姨太太;又擔心段譽與蕭峰爭寵,乾脆再娶一個二姨太,與三人保持等距離交往,誰都休想成為正室。這樣揣測金先生還算客氣,刻薄一點說,或許金先生中途寫不下去了,但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