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妻子會一去不回,一個是妻子送丈夫去國外,她對丈夫依依不捨。”林子軒敘說道,“他們在機場送別了親人,然後留在國內的一男一女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不斷的偶遇,互相安慰,產生了朦朧的感情,不過最後那女的還是去了國外。”
“怎麼著,你還想趁小慕不在的時候發展一段朦朧的感情,你這想法千萬別被小慕知道,不然有你好受的。”葛尤笑鬧道。
“這個適合拍成電影,拍成電視劇就太散了,架子撐不起來。”馮曉剛建議道。
他們喝著酒,聊著天,一個本子就這麼一點點的琢磨出來了。
第八十章 京城演藝圈的新勢力
參加的飯局多了,就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林子軒由此對京城演藝圈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這是由各種小圈子混雜而成的微型江湖。
基本上有以下幾個圈子組成。
部隊文工團和地方文藝團體,這是較為籠統的區分,這時候軍人受到尊重,部隊文工團的成員都有軍人的身份,很多歌星和演員都是文工團出身。
電影演員、電視劇演員和話劇演員也有不同的圈子,這主要是看在什麼單位工作。
還有學校組成的圈子,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和廣播學院,以及其他藝術院校,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戲曲界和相聲小品演員等等,這也是京城演藝圈的一份子。
華國其他地方來京城闖蕩的北漂一族也是個圈子,他們互相照應,彼此幫忙。
這些圈子交錯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體上聊幾句就能找到彼此都熟悉的人物,大家都在四九城混日子,對各種圈子裡的成員和掌故門清的很。
對於外人來說,想要進入這些圈子並不容易,首先你要有這個資格,得到認可,其次就是有熟人介紹,否則也就不是圈子了。
這時候的演藝圈風氣尚好。
所謂的圈子大抵上是前輩提攜和照顧後輩的一種方式,大家時不時的聚在一起,聊聊演戲的經驗和最新的訊息,能夠增長見聞和拉近關係。
林子軒入行一年,算是京城演藝圈的新人。
在他身邊同樣有一個小圈子,這就是以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為主的一群人,不過他們這群人在京城演藝圈還屬於小字輩。
葛尤和馮曉剛雖然在演藝圈混了不少年,卻一直沒有混出名堂。
張國粒在蓉城算是個腕,但在京城屬於粉嫩的新人,還沒有開啟局面。
他們這群人和其他圈子有交集,論起來大家都有淵源,比如葛尤和馮曉剛有部隊文工團的關係,葛尤家的老爺子是電影圈的前輩。
林子軒畢業於京城廣播學院,也會混在廣播學院的圈子裡。
這個小圈子以前或許不太惹人矚目,不過隨著《編輯部的故事》的熱播,讓他們在電視圈裡嶄露頭角,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相較於葛尤的一炮而紅,林子軒和馮曉剛這種搞幕後工作的就低調許多,只有真正的圈內人才會重視他們。
尤其是林子軒,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寫了三部熱播的電視劇,《渴望》更是紅遍全華國。
這怎麼都算是奇才了。
以前林子軒是在做自己的事,交際的圈子比較窄,現在擴大了交際圈,認識了不少圈子裡的前輩,得到了認可。
不少演藝圈的前輩認為林子軒他們這個小圈子敢想敢幹,打破傳統,是一股新勢力。
當然,這是一種善意的勉勵。
林子軒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還只是在電視圈有了點名氣,在電影圈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新人,想要在這個演藝圈混出名堂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比如他們琢磨出的這個《大撒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