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遠門,對京城裡的掌控會削弱,殷殷叮囑史伯松,若有什麼是就和史鼐商量,史鼐如今掌著禁軍,訊息靈通,權柄正當。又叮囑史仲竹,他不在京裡,要安分守己,別給家裡惹麻煩。
史仲竹一翻白眼,他是個惹禍的人嗎?
最後,史家三父子商量好了,史鼎帶著老婆和小兒子小女兒去福建上任,長子留守京城保齡候府,史仲竹自己出去遊學。
第21章 開發新地
史仲竹計劃出門遠行,首先要把後勤安排好,以免後院失火……
相對其他遊學士子而言,史仲竹不用相邀結伴,年齡是硬傷啊,同科舉人遇到這麼個小同年也很彆扭。且目的也不盡相同,別計程車子是去各個有名學院交流學習,最多看看名山大川,史仲竹卻想當驢友,到不出名的地方,探訪“民間高手”。
首先,史仲竹要安排好小莊子種植事宜。話說自從知道種了牡丹花第一件事是獻給聖人後,史仲竹就絕了用此賺錢的念頭,他能種出來的估計都是祥瑞,不能以此謀生,就當個愛好吧。這幾年,史仲竹把自己愛好種植花卉,尤愛牡丹的名聲傳出去了,別人說到雅趣的時候也要提一聲保齡候家的次子,其他就無人關注。
有了擋箭牌,史仲竹抓緊改進良種。土豆、番薯之類的不用想了,此是航海遠行十分不容易,番薯這個大殺器還沒有傳到本邦,土豆也只有本土特產“山藥蛋子”。土豆的推廣,在歐洲、俄國等等實驗過,國王下令推廣,結果還是幾經波折,幾百年才把土豆種到土裡。本土化永遠是個大問題,不要小瞧了“傳統”“習慣”“固執”。
史仲竹的目標一直在改良水稻上,當年他重點學習的也是這些。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只得到了一個結論,現在史仲竹需要重新證明一次這個結論,並在過程中收穫階段性成果。
莊子上真正挑大樑的趙老,這個老農民。此時的學子,能分清韭菜和小蔥就是耕讀傳家、熟知農事的了,等到科舉出來做官,做這些的也是錢糧師爺和底下的皂隸。
考秀才的時候,史安才、史雲鵬兩人遇到一位孤寡老人,早年喪妻,中年喪子,媳婦守不住,只給他留下一個獨苗金孫。老人含辛茹苦把乖孫子養大了,結果孫子長大十四五歲,眼看就要娶親了,卻在河中淹死了,這個老頭就是趙老頭。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天災、沒有惡霸,趙老頭的經歷雖艱辛,卻也沒有讓人義憤填膺、抱打不平的餘地。只是聽周圍的人講,趙老善於種地,縣裡的老爺還專門嘉獎過,史安才、史雲鵬聽後唏噓不已,在信中和史仲竹感慨。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史仲竹當即派人打探清楚,趙老頭親人緣淺,如今的親戚五服內的也沒有幾個,宗族對這樣一個老頭的養老也沒有好辦法。如今,有個京裡的貴人,看中了趙老頭伺候莊稼的本事,本家本村人的高高興興的送趙老進京享福。
趙老頭來的時候,脊背佝僂、面色黝黑,五十歲不到的人,像七十歲般蒼老。對專業人才,史仲竹從來不吝嗇尊重,趙老頭成了“趙老”,專門負責按史仲竹的方法改進良種。
史仲竹和莊子上的姚管事下了嚴令,“種田聽趙老的,我說的和他說的不一樣,聽他的;管事的你來,誰漏了莊子上的事情,全家發賣到礦上。”姚管事賭咒發誓一定保守秘密,管好下人佃戶,雖不明白這個趙老頭怎麼得了主子的青眼,但不妨礙他跟著主子走。
史仲竹出門前,一定要先來看看趙老頭。
清晨,史仲竹早早的就來了。史仲竹剛在前廳坐下,趙老頭就來了,一身細棉布短打,鞋上還沾有些稀泥,今早有小雨,趙老頭是個負責的人。
“老頭給主子請安。”趙老頭進門作揖,黝黑的臉上全是笑意,“主子有日子沒來了,按照主子上回說的趕粉,秋收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