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此江渝還給出了一個教材,這個教材是從後大學裡的中醫教材,對‘氣’‘陰陽五行’‘藏象學’等基礎理論的定義比較客觀、正確。
這一時期的中醫,出現了一個種‘中西醫合併’的思想,但二十一世紀的中醫展證明,這一時期的中醫學者的努力最後是失敗的,中醫和西醫的體系完全不同,中醫跑去迎合西醫,那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因此江渝不要求如今的中醫去迎合西醫,而是要求中醫按照自己的古籍去搞復興。
武術方面則不像後世那樣搞‘國標’,而是要搞真材實料的,要搞上得了擂臺,更上得了戰場的武術。
國標很害人的,如廣西壯族的拳術,打起套路難看得很,這怎麼能過得了國標呢?逐漸也就沒人練了。國標就是表演的花架子,搞了國標的武術就像是被閹割了一般,成了‘舞術’。
這年頭社會劇烈變革,武者紛紛開始失去飯碗,人們已經不需要行鏢了,而是開始用槍支了。
你練得再好,也擋不住一顆子彈,除非是到了一定境界,能感應到‘氣機’,才能提前閃避。
如今武者的飯碗逐漸多了起來。
學校裡需要武術教師,早操練的不是後世那種體操,而是讓學生練拳,很多學校選擇的是太極拳,因為練太極養生效果最好,而且受用一生。
有些學校選擇是形意拳、八卦掌等著名的武術。
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武術教師,這些武術教師必須先透過‘武術協會’的考核,得有真材實料,接著上崗前還得先培訓,讓他們學習如何為學生習武打基礎。
學校裡練拳,以打基礎為主,基礎如果打歪了,那後面就別想再上一層樓了。
就算是打基礎,也能極大的增強學生體質,日後也能減少病痛,習武之人一般很少生病。
同時這些教師還要教學生們傳統‘武德’,以培養武者心性。
自古都是怕俠以武犯禁,所以禁止民間習武,此時的民國政府反其道而行,但對武者的武德卻是當重點來抓的。
另外就是開武館,不是誰都能開武官,得透過武術協會的考核,起碼得達到‘大師級’才能開武館,如果達到宗師級,國家還會拉著你去開武館。
每年政府會拿出一筆錢補貼武館,武館的硬體設施國家也給你包了。
然後開武館的大師們,就要廣收弟子,進武館學武術的弟子們,學到一定程度後,可以進入學校擔任武術教師,從而為武館培養相應武術種類的基礎生,再從基礎生當中選出有天賦的學生送入武館學習。
同時這些學習武術的武者,還可以進入軍隊、警察系統,收入都是非常不錯的。
這樣一來,武者就都有飯碗了,而且能夠專心的練拳、授徒。
一旦成為專業武者,國家每年還會補貼一筆營養費,武者是非常能吃的,正所謂窮文富武,練武實際上也是很燒錢的。
古代武者,甚至要找丹師來煉製秘製丹藥,這種秘製丹藥配方一般掌握在古代門閥手中,同時門閥藏有兵書,對家族子弟有專門的軍事教育,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門閥能培養出優秀軍事人才的原因。
所以這年代的武者,境界上是可以上去的,如孫祿堂那樣的武者,境界就非常高,但在身體力量上可能就不如古代那些門閥培養出來的武將。
自唐代開始,那些靈藥就被人挖得差不多了,所以唐末之後外丹術開始沒落,到了宋代則是內丹術的天下了,由此出現了道釋儒三教合流。而靈藥資源的匱乏,也使得唐代之後的朝代重文治而輕武功。
唐代還流行‘養劍’,便是連睡覺都抱著劍,每日觀想劍的銳利、堅韌,久而久之劍就會越來越銳利,彷彿與自身連為一體,養到一定程度劍可通靈,甚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