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民族這種概念,實際上也就像是一個*子,統治者需要的時候上去草一下,不要的時候隨手丟棄。
人們就民族概念的看法,也分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幾個境界。
身為熱血青年的時候,所認識的民族主義比較單純。
第二階段,則會認識到統治者搞民族主義,實際上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統治者都不急,你急什麼?
第三階段,則又回到了民族主義的層面,這時候所思考的已經不是單純的血統,而是文化。
總的來說,再第二階段的角度看來,民族概念的本質,就是統治者團結一夥自己人,組成一個鐵板一塊的內部力量,然後去壓榨外部力量。
然後透過把壓榨外部力量獲取的利益,分給內部民眾,以繼續團結內部,繼續壓榨外部。
統治者如果爭氣,對於民族整體來說是你好我也好。
統治者如果不爭氣,那就是透過出賣內部利益,而換取與外部強敵的妥協,然後統治者與其他民族你好我也好。
說到本質,還是利益問題。
江渝還是一定程度上超脫了這種格調的,到了‘看山還是山’的境界,起碼他在爭奪利益的時候,更注重為民族爭取利益。
而為民族爭取利益的目的,則昇華為文化的振興與傳承。
核心,還是文化。
確保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不毀滅,這才是本質的民族奮鬥目標,打倒白種人世界對世界的統治的根本目的,也只在於消滅這些妄圖消滅中華文明的威脅。
先進的文明,就必須保留。
落後的野蠻文明試圖摧毀先進文明,就必須打倒野蠻文明,越野蠻的東西,破壞力往往是越強的。
要想摧毀野蠻文明,就必須在自身保持先進文明的同時,在對待外部的手段上更加野蠻。
從中國歷史上就能看出,君子是打不過小人的,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統治者對待內部民眾能夠有足夠良好的道德素養,那麼普通民眾的日子也會好過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歷代統治者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
但這並不阻礙中華民國嚮往成為君子,並用更加下作的小人手段去對付蠻夷。
因此這時候的江渝,與中華民**方人士,都在冷漠的看著歐洲人互掐,並在一旁煽風點火,用各種手段延長白種人世界的互掐,從而更加削弱他們的力量。
德國此時已經意識到,中華民國已經與協約國達成了某些他們所不知道的協議,並開始倒向了協約國。
但是德國卻不好和中華民國撕破臉,因為他們明白,撕破臉的結果,就是同盟國都將快速的完蛋。
因此德國人只能希望透過用外交手段重新拉攏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卻是對同盟國的拉攏並不動心,但還是向同盟國做出了許諾:“這是一場歐洲人的戰爭,我們中華民國是不可能參與的,我們的民眾對這場殘酷的戰爭非常反感,所以我們更加不會將子彈射向我們的朋友。”
這下德國佬無奈了,從這個態勢來看,中華民國是打死都不想參加這場戰爭。
中華民國與德國的交易依舊在持續,只不過那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白磷彈供應減少了。
對德國的援助方面,也減少了三成,但起碼還是有援助的。
而在對協約國出口方面,中華民國從地中海向協約國運去了很多物資,不過這條航線主要的船隻運輸還是協約國的船隻。
但是這些協約國船隻運輸的卻是中華民國出口的物資。
這天周子躍打來電話,告訴江渝,羅斯柴爾德財團的15億英鎊補償黃金已經運來了,
“一共是噸黃金,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