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可以更上一層樓,那個時候,狀元也就不是太大的難題,九年的讀書學習和歷練,對你而言,定然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你願意,我大可以私下裡傳授你一些治理地方的經驗,等你到了地方任職,也可以更快的熟悉,做出政績,進入京城做官,也就不是難事了。”
嶽翻想了一下,便也點點頭,不過隨即詢問道:“還有一事我想知道,那便是如果高中狀元,東華門唱名之後被授官,是否可以有選擇?是否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做官呢?”
張英一愣:“怎麼著,你有想去的地方做官?”
嶽翻點點頭:“江南,最好是嶺南。”
二十四 我的心裡,有一個十年計劃
嶽翻想去江南,最好還是嶺南。
張英覺得非常鬱悶,他不知道嶽翻為什麼想要去嶺南,他想過很多種嶽翻想要去的地方的選擇,但是唯獨沒有想到嶺南,而嶽翻之後的那句話更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咱們大宋朝做地方官的,不是經常要調職嗎?聽我一句,往南邊去,越南越好,哪怕是大海之濱,天涯海角,把家業祖業都遷過去,我不是用一個平民的身份,是用你的好友的身份,如此,方能保全自己和家人。
張英真的弄不明白,為什麼,為什麼嶽翻會想要去嶺南做官,也要他把家業祖業遷移到嶺南,嶺南是什麼地方他不知道嗎?荒蠻之地,炎熱難耐,都是些不開化的野蠻人群居的地方,根本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城池,哪裡是安身立命之所?大宋王朝的祖宗之地就是中原之地,也是最繁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對於此而言,張英實在是不能理解。
他當然不能理解,正如同十年之後,所有大宋人都在歡欣鼓舞著國家終於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以為國家達到了鼎盛狀態,結果僅僅幾個月之後,宋這頭紙老虎就被來自北方的金戈鐵馬戳的透心涼,速度之快,程序之荒謬,幾乎讓所有宋人都無法相信。
但是無論張英如何詢問,哪怕是動用了縣太爺的官架子,嶽翻也不說原因,其實也沒用,嶽翻怎麼會理睬?只是這樣說,然後就要讓張英把注意事項告知自己,還有他當初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所遇到的考題,由小見大,嶽翻可以一窺宋朝考官出題的規律和考試範圍。
就好象是大學裡面考試時,學生總是想要考試範圍,出題範圍,可是往往老師是和你打游擊戰的,個個都是行家裡手,總是喜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試圖取得完全勝利,造就一批掛科學生,好多賺取一些外快;而這一點,在大宋朝似乎並不流行,因為大宋朝的教材就是那麼一些,無非是在炒冷飯而已,嶽翻想著,如果可以在這冷飯裡面加一顆蛋,炒成一盤蛋炒飯,想必也是極好的。
如何加蛋,那就要看嶽翻自己如何操作了,反正嶽翻擁有的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讓他具有非常高的起點,如今的科舉考試,雖然只剩下進士一科,而且內容很多,但是該說不說,總該是要深刻的理解儒家經典的含義,然後作答,和如今的考試並無兩樣,而且進士一科裡面難免會遇到死記硬背的東西,就如同如今的默寫一樣。
背,就是背,林沖贈送給嶽翻的那一套書籍成為了非常好的教材,嶽翻拿出來,讓張英給劃劃重點,講解講解其中的奧妙所在,讓這個成功從應試教育中脫穎而出的實用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給自己講解一些真正可以用來應付京城裡面那些書呆子的招數。
考試,從出現開始,就是考生和考官鬥智鬥勇的一場戰鬥,考官如何如何的費盡心機得出難題,出偏題冷題刁難學生,試圖找出真正的“人才”,而學生也會如何如何的採用各種手段應對考官的刁難,比如紙條、槍手或者是賄賂考官等等,總而言之,能在這樣一場決定無數人命運的黑幕重重的戰爭中脫穎而出,需要一點手段和才華。
從這裡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