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一些,現在東大營中,咱們的糧草只能堅持二十天。從兩個月以前,官軍運送的糧草就在減少。”
“如今冷泉口、平遙二股禿匪,嚴重威脅著大軍的糧道,時不時會主動出擊,焚燬一部分軍糧。上月初三,禿匪下山虎燒燬了咱們上萬石軍糧。這個月初二,小白袍擊敗了官軍運糧隊,咱們又丟失了四千石糧草。如果不能拔除冷泉口、平遙二股匪軍,官軍就不能挽回缺糧的局面。”楊鶴嘆了一口氣,為難的說道。(未完待續。。)
第六十章入關
塞外的氣候,比起山西更加嚴寒。尤其是在小冰河時期的明末,這種寒冷更加嚴酷。
在遼東邊牆外的無人區。一支六萬人的大軍正在艱難的朝著南方殺來,這支軍隊正是讓關寧明軍聞風喪膽的遼東八旗軍。
這一次入關,繼位不久的皇太極拼上了老本,帶著四萬旗丁遠征大明。這四萬大軍中,披甲的戰兵就有兩萬五千人,剩下的一萬五千輔兵也都是戰爭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兵。
不僅如此,這一次跟隨皇太極徵明的蒙古騎兵,包括科爾沁、土謝圖、喀喇沁等十幾個部落,總人數也有超過了兩萬人。
滿洲的八旗制度,建立於努爾哈赤時期。共編為二百個牛錄,每牛錄下轄三百旗丁,總人數大約在六萬人左右。
到了皇太極時期,儘管皇太極不斷地擴充牛錄,抓捕鄂溫克、鄂倫春等野人補充人口。但是因為連年不斷地戰爭,每牛錄下轄的旗丁還是快速減少。
到了天聰三年(崇禎二年),儘管皇太極擴充了五十多個牛錄,但是旗丁的時機人數卻基本沒有增加。相比於努爾哈赤時期,數量可能還稍微有些減少。畢竟這些年來,八旗軍幾乎無日不戰,丁壯補充起來也比較艱難。
但是相比於野豬皮時期,皇太極即位後的局面卻大為好轉。東江鎮內亂,現在已經失去了牽制滿洲後方的能力。敵對的朝鮮已經徹底被皇太極征服。就連察哈爾的蒙古大汗林丹汗,也被皇太極打的西竄河套。
更可況經過多年的政治拉攏,蒙古人已經逐漸成為滿洲人的鷹犬。被皇太極編練為左右二旗。總兵力不下一萬五千人。
這一次徵明,皇太極每一個牛錄抽調了八十個旗丁。按照比例已經超過了三丁抽一。剩下的無甲輔兵,也是經歷多年戰事的遼東漢人。
喀喇沁青城。皇太極中軍大帳。
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將隨軍的小貝勒擋在帳外,大搖大擺的走進了皇太極大帳。只見莽古爾泰粗魯無禮的開口說道:“八弟,明國雖富,但是關內離咱們太遠。咱們勞師遠征,千里徵明,風險太大了。依五哥的意思,不如班師回營吧。”
代善見莽古爾泰當了出頭鳥,馬上接話道:“五弟說的不錯,咱們勞師遠征。一旦糧困馬乏,再想退回來就不容易了。況且明軍雖然孱弱,但是到底人多勢眾,如果咱們在關內被明軍圍攻,沒有後援之下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聽了這兩大貝勒的話,皇太極默然無語。他看了看代善二人一眼說道:“大貝勒,事關生死,讓我在考慮考慮吧。”
皇太極剛剛繼位時,滿洲的制度還是“八王共治”。既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嶽託八大和碩貝勒共同議政。
這八位旗主。尤其是在戰爭中功勳卓著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人。因為威望遠超他人,被稱為四大貝勒。
雖然皇太極即位後,先後征服朝鮮,林丹汗。已經建立起很大的威望。但是代善等大貝勒,還是擁有極高的威望。他們二人聯袂而來,哪怕是汗王皇太極。對待他們二人的意見也要慎之又慎。
皇太極心中並不同意代善、莽古爾泰二人的意見,為了達到目的。皇太極只能召集八王共同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