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南北以小部落自治的阻卜部和白韃靼部面對兵器精良、馬力雄健、組織有序的蕭鐵奴部哪裡是對手?甫一接鋒紛紛敗北。蕭鐵奴也不虐待他們只要投降的便加以部勒安撫打入原來的部伍當中。當他到達陰山之時麾下精兵已有五千人大遼西南路招討司治下的部落有一半都已向他臣服。蕭鐵奴軍中馬匹比出長城之前多了五倍。但是兵器卻有些不夠用了。( )
在楊應麒的遠景規劃中有一座敕勒城的存在。不過這時候他的心思還沒去到那裡。眼前最重要的是燕京!
他毫不聲張地登上塘沽的碼頭來接他的只有歐陽適和鄧肅中層以下官吏兵將都不知道七將軍和他的幕僚班子又來了。
短短几個月間塘沽的情況已經大大不同。之前那道臨時的城牆已經拆毀由於燕京上下自顧不暇讓歐陽適得以大大方方地從大宋境內僱傭工匠民夫在那道臨時城牆外面另外建了一道更結實的城牆圍成了一座海邊港城。城內分為軍區和民區兩塊。軍區內是營房政廳廊舍倉庫;民區內則主要是商業區和住宅區區內有法庭有學舍有寺廟。當然這些設施的建築大多隻是草草搭就有許多還處於興建當中。商業街的店鋪有一半都是搭了個帳篷就開始經營但這種簡陋並不妨礙商人們數錢的漏*點。
政廳之內鄧肅對楊應麒道:“大宋終於兵了。”塘沽開港以後漢部諜報系統的回報渠道又多了一路關於大宋的諜報塘沽方面不必再從登州輾轉取得汴梁方面最新的訊息有一些鄧肅知道得比楊應麒還早。
楊應麒問鄧肅道:“兵馬多少?主帥是誰?”
鄧肅道:“兵馬多少難以確知但依當年太宗皇帝北伐的規模以及此次徵調對民間經濟的影響推測當在十萬以上甚至可能達到二十萬人。主帥是童貫。”
對於由童太監來任主帥楊應麒並不意外但這時聽說仍忍不住失望又問:“軍中有宿將沒有?”
鄧肅道:“聽說都統制會是小種經略相公。”
楊應麒又驚又喜:“小種經略相公?种師道?”
鄧肅道:“不錯!就是老種。”
楊應麒大喜道:“成了成了!兵多將老天時利我這事想不成都難了!”
小種經略相公何許人也?為何讓楊應麒如此高興?原來由於澶淵之盟的存在宋遼邊境的和平已有百年所以這百年來大宋用兵多在西北。多戰之地民風悍勇因此大宋以西北兵將最可用。种師道為西北干城大宋名將用兵能縱觀大局進退均有法度。只是種家乃是大宋的“名將世家”种師道幼承庭訓對武將不幹政略原則極為恪守這一點在楊應麒、曹廣弼眼中乃是極為難得的武德但在蕭鐵奴那裡卻被視為迂腐。
這次楊應麒聽說种師道可能會來便知北伐宋軍必多西兵。他們之前和燕京守軍打過一仗深知大遼兵馬已無當年之勁因此對成就此事又多了三成把握。
楊應麒指著壁上一副大遼南京道的地圖說道:“當初宋使和國主談判的時候一開始說‘願得石敬瑭賄契丹舊地’。這句話文采是很好的卻留下了嚴重的瑕疵。因平、灤兩地並不在‘石敬瑭賄契丹舊地’當中。此後國主志向漸廣趙良嗣現問題再想修改國主也不肯給他們了。這也是我對海上之盟最擔心的地方之一。”
平州灤州地扼遼西走廊正是榆關(山海關)的所在地和西面的得勝口、居庸關一帶是燕京東西兩個門戶!平灤若失則燕京難保!榆關不得則大宋的北伐至少要喪失一半以上的戰略意義。
這次金軍的要戰略目標是捉拿耶律延禧以圖斬草除根徹底瓦解契丹人計程車氣。金軍主力從北路壓下不入南京道追著遼主直達大同府所以眼下平州灤州還在遼人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