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只有兵河東,以牽漢部南侵之勢,此圍魏救趙之法也!”
諸將一聽無不凜然,劉錫甚感不安,李彥仙一聽張浚這話則頗疑心,卻見張浚喝道:“來啊!將那奸細拿上來!”
便有武將將一個滿口鮮血的年輕人拖了上來,李彥仙一見驚道:“林翼!”
林翼在中原活動已久,當初連宗澤也受過他的接濟,可以說中原的抗金勢力沒有未接觸過林翼的,李彥仙在抗金最為艱苦的時候,林翼也曾冒險給他送來不少物資,所以兩人認得。至於其他武將,也多聽過林翼的名頭,知道他是漢部的要緊人物。
林翼見到李彥仙,張口嗬嗬,卻只噴出一口血來,李彥仙驚道:“你怎麼了?”
張浚看見,冷然道:“李大人,你這麼緊張幹什麼?難道你真的和漢部有勾結?”
李彥仙心頭一震,忙道:“絕無此事!”又道:“只是他為何變成這樣?他的舌頭呢?”
張浚指著林翼道:“這個奸細在我境內散佈謠言,又勾結士民,意圖作為河東軍入陝之內應。被我擒住以後,又對多方辱罵聖上,所以我才予以小懲,讓他不能放肆!”
劉錫面如土色,說道:“宣撫,如今你拿住了他,為的卻是何來?”
張浚站了起來,大聲道:“今日之漢部,便是昨日之金人!如今朝廷內憂外患,危在旦夕,正是我輩報國之時!我將提大兵巡陝東以衛社稷!各將官,可願助我?”
此時諸將多有疑惑,然而又無其它證據,不敢多言。張浚這才請出後堂的中官來,當眾宣讀朝廷詔書,命張浚率領諸將即日進兵,違者以謀反論處。
吳玠細聽聖旨內容,心道:“聖旨中間竟無一句說漢部從海道來犯之語,這卻是為何?”然而聖旨中之敕令極為嚴厲,此刻只要稍露懷疑,說不定就會被張浚以謀反之罪當場誅殺。再則張浚畢竟是吳玠的伯樂,他雅不願張浚難做,因此便默然領旨。
以吳玠和張浚關係之好尚且如此,劉錫身處嫌疑更是心下難安,曲端曾被文臣彈劾他有“謀反之心”,此刻也不敢多出頭,其他諸將也各有各的心思,在張浚的壓力下磕頭領旨。
當下張浚便要斬了林翼祭旗,李彥仙大驚道:“此事萬萬不可!此人在漢部雖非至貴,但若就這麼殺了,恐怕朝廷與漢部再難兩立。”
張浚斜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吳玠也道:“宣撫,東南之事尚有撲簌迷離處,或者將來朝廷還要用這人去與漢部交涉。不如且將他性命寄下,斬其副手以代。”
王庶道:“此人雖為奸細,但曾於金兵肆虐之時救護生民無數,兩河中原諸城池多賴他接濟方能保全,又曾阻杜充決黃河,聞齊魯趙豫民間多有為其立生祠者,雖然他行止不忠,但亦曾行仁事,殺之不祥。”
諸將紛紛來勸,張浚心中也猜到趙構將來是要與漢部和談的,他今日的主要目的是讓諸將不敢反對向漢部宣戰,這時目的既已達到,便不為已甚,下令將林翼監押起來,斬其副手祭旗,以堅眾人之心,又分派諸將,調兵東進。
陝西自靖康以來便不斷調兵前往燕雲、兩河、汴梁作戰,這時雖還有不少兵力,但西夏邊境的兵馬是不能輕易動彈的,此外能進行機動作戰的部隊不出四五支,要以之守土尚且頗為不足,何況進攻?所以張浚此時調遣兵將,主要是以涇原兵進屯韓城、龍門一帶,以陝東兵屯河東、絳縣,與趙構在東南的軍勢相呼應而已,說是進攻,不如說是嚴防。
幾乎與張浚同時,韓世忠已奉命鎮守長江口防備歐陽適,劉光世屯徐州以窺山東,張俊引兵出鄧州進逼作為漢、宋緩衝地帶的河南,一時之間,大宋諸路大軍齊並進,雖然還沒有攻到隆德府、登州等漢部在中原的根本之地,但光是這個姿態已足以造成可怕的後果!河南河北一些在漢宋之間搖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