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計還是破計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計還是破計

歷史上,“克什米爾”這個詞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du kan )而現在,“克什米爾”以被用來泛指包括克什米爾谷地、查謨、蓬奇、吉爾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達克的廣大地區。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爾谷地,海拔較低,土壤肥沃,群山環抱,河流縱橫,風景如畫,民風奇特 克什米爾谷地,是該地區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大多數為穆斯林。

克什米爾約有92;000平方英里(239;000平方公里),大約有大英帝國那樣大小,擁有1100萬人口,這使得它大於世界上一半的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由信仰印度教的王子統治的君主國家,百分之七十克什米爾居民信穆斯林教。20%信印度教,其餘的是錫克教徒和佛教徒。王子想要加入印度,但大多數他的人民卻想與鄰國巴基斯坦統一 。

於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為了克什米爾爆發了長期戰爭,全然不顧當事人的心情。克什米爾未嘗沒有獨立成為一個國家的想法,但遭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只能夾在這兩個國家之間被分裂。這就是國際政治,沒有實力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

按照聯合國的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最終必須由公民投票來決定。但是,印度對此強烈反對,聲稱這是印度內部事務。使克什米爾問題懸而未決,再透過一步步的行動,利用自身的實力將克什米爾逐漸蠶食或者透過一場大戰將其吞併,便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

但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因為南洋聯邦的原因,印度非但未佔到便宜,反而在克什米爾丟失了部分印控區,在美蘇的壓力下,雙方簽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聲稱雙方將恢復兩國間的正常關係,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但是在關鍵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宣言》僅僅表明雙方都陳述了各自的立場。至於公民投票、軍事人員的活動範圍等關鍵問題均未提及,也就埋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

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不只是想使東巴脫離巴基斯坦,也想借機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但戰爭的結果令他們失望,要想挽回局勢,其實也只有一條路,打下去,即便不能全部收復失地,也要使克什米爾問題得不到最終解決,得不到國際認可,以利日後再通其他手段加以謀取。

而對於巴基斯坦軍事領導人來說,東巴脫離已成定局,如果不在克什米爾有所收穫,將無法對國內民眾交代。因此,含在嘴裡的肉是無論如何不能再吐出去的。葉海亞汗因為在戰爭中身先士卒,勇猛作戰,加上獲得的大勝利,已經挽回了在民眾中的聲望,自然不允許印度人再將這個勝利果實奪回去。

正如黃曆所分析的,即便印度真的瘋了,向西巴發動進攻,丟失些地方也沒有多大關係,國際社會是不會承認侵略獲得的利益的。而且援巴部隊到來後,失去的也會再奪回來,甚至可能會有回報。

全力保衛克什米爾,巴方既下了決心,聯合指揮部便好下令了。為了迷惑印軍,巴方同樣開始釋放煙霧彈。報紙媒體首先披露了印軍的調動情況,葉海亞汗發出嚴重警告,印軍如果向巴領土和克什米爾進攻,將遭到已經做好準備、嚴待以待的巴軍的猛烈反擊。一系列的軍事調動也相應展開,假象使印度人相信南巴聯軍正在集結於拉合爾和帕坦科特以北的克什米爾境內,兩個戰略欺騙似乎都成功了。

但實際上,南巴聯軍制定了一個更兇狠的計劃,要在印軍自以為得計之時給予其決定性的打擊。白天的一些軍事調動是做給印度人看的,晚上則開始大規模空運,向克什米爾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