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能夠遠端射擊的弓箭在這個時代可是戰略性物資,私藏弓箭乃是違逆大罪!但是蓑衣渡蘇家在上頭很有些關係,因此也搞到了一些,不過都掌握在蘇家的家丁手中,等閒人是見不到的。
本來破敗的大門也被重新修建了,不但重建了大門門樓,而且還在兩邊各自增加了一個碉樓。
一般來說,流寇土匪手裡頭都是沒什麼攻城器械的,他們若是要攻打蓑衣渡,九成九的可能是把攻擊重點放在大門口的。而現在重建之後,門樓足有一丈六七尺高,城牆也是高厚,就連大門,都是用足足有半尺多厚的木頭重新打造的,異常之堅固。
只要不是混進內奸來把大門開啟,別說是一般的山賊土匪了,就算是建奴也未必能把蓑衣渡打下來。
在這個年代,縱覽整個東亞,建奴野戰絕對是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但攻城戰卻並非是他們擅長的。當初萬曆末年的時候,建奴縱橫遼東,連下城池十數座,但打的這麼勝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攻城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當時的明軍心氣兒沒了,望風而逃,幾乎所有的城池都是門戶大開,拱手讓人。
到了後來,後金野戰連戰連捷,大明朝幾乎沒贏過,但是後金攻城戰上面,卻是乏善可陳。只要是據堅城以固守,他們往往就很難拿下來。就拿去年的入寇來說,他們固然是縱橫晉北,劫掠無數,但卻有不少的村堡關門固守,建奴便愣是打不下來。
他們倒不是不善製造器械,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士兵數目少,少且精銳,實在是沒多少人命可以消耗,而攻城戰就是不折不扣的絞肉機,攻城的一方就是要拼人命拼消耗的。
不過等不了多久,再過一兩年,後金兵的工程能力就會有一個極大的提升。
因為他們火炮的數量在以一個遠超明朝的製造速度在飛快增長。
在這會兒,正是崇禎七年崇禎八年的光景,建奴非常重視火炮力量的建設,因此早在老奴努爾哈赤時代,便已經開始裝備火炮了,但這些火炮基本上都是從明朝那邊繳獲的,一來威力太弱,二來數量也少。到了天聰年間,這種局面得到改善。
後金大致從天聰二、三年開始自己造炮、四、五年開始用炮、如於天聰五年正月,佟養性組織一批漢人軍匠仿製成第一門紅夷大炮、賜名天佑助威大將軍。到七年便組成組建了一個新的兵種:烏真超哈。漢譯為重兵、即炮兵部隊。又新建漢軍八旗、由佟養性統領。不久、這支部隊便在大淩河之戰中初露鋒芒。清太宗實錄卷十載:至紅夷大炮、我國創制後攜載攻城自此始。若非用紅夷大炮擊攻、則於子章臺必不易克、以是久圍大淩河、克成厥功者、皆因上創紅夷大將軍故也。
但後金在戰中已經不精於操炮,技術比較粗糙。
不過自從崇禎四年之後,建奴的火炮力量便有了一個飛速的增長,正在不斷的拉近和大明朝的差距,到了現在,怕是這個差距已經要抹平了。
原因就在於孔有德投降。
吳橋兵變之後,孔有德叛軍縱橫山東,在登州之役**擄獲七千餘名士兵、十萬兩餉銀及三百餘門火炮,此後在山東各次戰役中又獲紅夷大炮多門。六年四月,孔、耿以船百艘載男女一萬兩千餘人,連同軍器、槍炮等,從鴨綠江口鎮江堡登陸降金。
孔有德在致皇太極的乞降書中雲:“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乎?”後金雖於天聰五年正月起,已在漢人佟養性的督造之下鑄成紅夷大炮,但數量有限且操作技術不精,故黃臺吉對這支部隊的重視超乎尋常,力排群議、特出城十里迎接,表達其對這支明朝叛軍來歸的重視。
天聰八年十月、明鎮守廣鹿島副將尚可喜也攜帶包括四門紅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