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在內的大量火器投降後金。由於孔、耿及尚叛軍的到來、和許多直接購自澳門葡萄牙的優質火炮、不僅令後金獲得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得到全套鑄彈製藥的技術以及瞄準的知識與儀具、使得後金迅速跨越了引進紅夷火器技術的初始階段。短短數年之間,八旗軍的裝備水平和作戰能力大大提高。無
怪乎皇太極會出郊十里隆重迎接孔有德、以表達其對此一部隊來歸的重視。至此,徐光啟苦心經營的以西洋大炮為核心之軍事改革受到重創,而其成果反為後金獲得。從軍事角度而言,崇禎四年發生的吳橋兵變乃明清戰局之重要轉折點,蓋因叛變之孔有德、耿仲明屬部擁有當時整個大明最先進,威力最強大的西洋火炮,並受過之前一年便抵達北京的葡萄牙僱傭軍火炮部隊的訓練,操炮之法極強,遠遠超過此時大明朝和後金任何一支炮兵部隊。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零七 新顏
孔、耿投降後金,不僅極大增強了後金炮兵的實力,亦將相應的操炮方法外傳,明軍在火器方面的優勢自此不再,而後金則利用西洋大炮完成軍事轉型。
而在此之後,其發展就更加迅速。
崇德七年,黃臺吉命漢八旗諸頭領率所部炮匠到錦州,利用明朝原有的制炮廠鑄造“神威大將軍”紅夷大炮。崇德八年,又派人赴錦州督造紅夷大炮,像這樣一批批地遣官造炮,說明當時的錦州已成為清軍火器的製造基地。
崇德元年,黃臺吉會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清。隨後,黃臺吉對八旗軍進行了整編。早在天聰七年七月,就已將投降和俘獲的漢兵漢將編為漢軍炮隊,崇德二年七月,分漢軍為二旗;崇德四年六月,又增編漢軍為四旗;崇德七年六月,即松錦戰後,又分漢軍為八旗,共有兵力兩萬四千五百餘人。
至此、漢軍八旗形成。精通火炮技術並主要裝備紅夷大炮的孔、耿、尚三部、成為清軍新的兵種——獨立的炮兵部隊,隸屬於漢軍八旗。滿洲八旗精騎,再加上配備孔有德等部炮兵部隊所形成之漢軍八旗。
在此時的東亞,即形成一支幾乎無堅不摧的勁旅。
清崇德年間,清軍在關外每場戰役中所能動員的紅夷大炮均超過明軍、並已擁有攻城掠地時所需的優勢火力。不得不說,黃臺吉論起軍事才能,政治能力,心機算計來,當真是要甩開崇禎十八條街。他有意無意地將關外逐城圍打的戰役,變成其軍中滿、蒙、漢以及步、騎、炮三兵種熟練彼此協同作戰的演習,這是一場又一場結果幾乎已可預知的甕中捉鱉之演練。
當時清軍的總兵力達二十萬人,騎兵精銳,炮兵精銳,步甲精銳,戰力別說是東亞第一,便是在全世界,怕也是堪稱第一陸軍。其中漢人部隊約四萬人、擁有質量俱佳的紅夷大炮,入關前夕、已佔領關外絕大部分土地的清朝,更已能綜合明人創穫的冶鑄技術以及歐人先進的火炮設計、鑄出三十五門世界最高質量之鐵心銅體的神威大將軍。
這個軍事政權雖然兇狠殘暴,貪婪惡毒,凌虐天下,在入關之後屠殺了數以千萬計的漢家子民,殺的不知道多少地界兒十室九空,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新生的且處於擴張期的政權,他們朝氣蓬勃,戰鬥力極強,也很有擴張侵略的**。
清軍入關後,由投降漢人組成的炮兵部隊,與滿蒙八旗步騎兵相互配合,幾乎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取中原。
到了那會兒,其實是真正的大勢已去,無他,實在是軍事實力太不如人。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蓑衣渡中原本是有些民勇的,不過一不訓練,二來也沒啥好處,很是散散漫漫的,戰鬥力自然也是不值一提。不過經過這一次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