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留下駐防颱灣的軍隊,也沒有設定相應的官府機構,隨著軍事行動結束,臺灣與大陸的政治接觸又重新被波濤洶湧的臺灣海峽所阻隔。儘管如此,楊廣對臺灣的行動,畢竟給後來的歷朝歷代統治者,提供了進一步瞭解臺灣軍情、民情的機會,為臺灣後來的歸附提供了參考。

且據歷史文獻記載從楊廣大業年間開始便有了大陸居民移居寶島先例,正是由於這種移民的開始使得寶島臺灣與大陸的聯絡漸漸密切,今天我們才能說臺灣人民是中華民族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他的祖父連橫在《臺灣通史》中就把陳稜稱為臺灣“開山之祖”,肯定了楊廣軍事行動對於臺灣歸屬的功勳。據說在現在的臺灣中部地區的彰化市,有一條街名叫“陳稜街”,它就是為了紀念這位隋朝將領的。!1!!!!!!!!!!!!!!!!!感謝sidneyliu等人的評價和打賞,同時感謝所有人的點選收藏,貓在這裡鞠躬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六十七章 東方威脅

前面講到楊廣第二次南巡是為一件大事做最後的準備的,這件事情就是徵遼,而楊廣南巡的徵遼最後準備就是視察一下徵遼所需糧草的產地江南。

應該說楊廣內心深處很早就想徵遼了,但是基於國內以及北方的突厥等重要問題,徵遼一事一直被楊廣放下,但是放下並不意味著楊廣沒有了徵遼的打算。到了楊廣幾乎已經處理好了突厥以及西域等問題後,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帝國這個來自東方的威脅了。然而楊廣並沒有直接就派出軍隊出征,因為開皇年間的出征失敗先例告訴他,徵遼得做好萬全的準備來,於是他南巡,巡視這個將為他大軍出征提供幾乎所有糧草的地方,他要親自督促江南各地為他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軍隊出征做好後勤的準備。在江南呆了半年之多的楊廣,與大業七年二月初三,登釣臺,駕蒞揚子津,大宴百官,按等級賞賜即將出徵的文臣武將,這個時候大家都幾乎已經知道皇帝楊廣要派兵徵遼了。

二月19日,楊廣從江都乘龍舟駛入通濟渠,向北方的涿郡(北京)出發。26日,途中的楊廣正式下詔動員討伐高句麗,詔書曰:

“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興之以教義。高麗高元,虧失籓禮,將欲問罪遼左,恢宣勝略。雖懷伐國,仍事省方。今往涿郡,巡撫民俗。”

同時敕令幽州總管元弘嗣到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造船300艘,準備從海路進攻高麗。四月15日,楊廣的車駕到達涿郡的臨朔宮,徵發江淮以南的水手1萬人,弩手3萬人,嶺南排鑹(即小矛)手3萬人;為保障後勤供給,五月,敕命河南、淮南、江南等地製造兵車5萬輛送往高陽(今河北高陽)以供裝載衣甲幔幕;徵發河南、河北民夫負責運送軍需;七月,徵發江淮以南民夫和船隻將黎陽、洛口各倉的糧食運到涿郡,一時之間,洛陽至涿郡的運河上,船隊首尾相連,綿延千餘里;官道上從全國各地奔赴涿郡的兵卒和運送兵器鎧甲等軍需的民夫川流不息,擁擠於道,晝夜不停,整個大隋帝國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這場大戰做準備

為什麼楊廣會想攻打高句麗呢?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一定要征服攻高句麗呢?

這是有一定原因的而且原因並不是一般的史書上說的那樣僅僅是因為楊廣私心。

相傳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殷商時,殷宗室箕子率眾東走朝鮮,教濊人田桑禮教,建朝鮮國並受周封爵。箕子朝鮮傳了40餘代漢初被燕人衛滿襲破,建立衛氏朝鮮。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出兵滅衛氏朝鮮,於其地分置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後又罷臨屯、真番,以其地併入樂浪、玄菟。東漢末建安九年(204),遼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