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東都的越王楊侗命虎賁郎將劉長恭、光祿少卿房崱帶領步騎2。5萬人征討瓦崗軍。當初,東都的官宦子弟都以為瓦崗軍是一群飢不擇食的烏合之眾。容易攻破,紛紛應募爭功。奉詔的官兵衣著整齊,武器精良,軍容倒也盛大。劉長恭率兵在前,派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等率本部人馬從汜水(河南滎陽)出發,自虎牢(滎陽)襲擊瓦崗軍側後,東西兩面夾擊瓦崗軍,約定十一日在洛口倉城南會戰,企圖殲滅義軍,奪回糧倉。以穩定河南戰局。
先期到達作戰地域的劉長恭不等裴仁基會師,也不顧士兵還沒吃早飯,便驅趕他們渡洛水,一字排開,列陣石子河(河南鞏縣)西,南北相接十餘里。但隋軍的作戰計劃,早已被翟讓、李密獲知。李密選精兵強勇,共分十隊,令單雄信、徐世勣、王伯當率四隊埋伏在橫嶺(河南鞏縣)下阻擊裴仁基部。派六佇列陣石子河東以待劉長恭等。劉長恭見瓦崗軍人少,輕視其作戰能力。翟讓先與隋軍接戰,正當雙方膠著之時,李密率領大隊人馬橫衝敵陣。隋兵又飢又疲。敗退逃散。劉長恭等解衣潛逃,保住性命,奔還東都,部屬死者十之五六。翟讓和李密全部收繳隋軍逃棄的輜重器甲。威聲大振。裴仁基聞風,懼不敢進,屯兵百花谷(河南鞏縣)。固壘自守。這一仗使得東都震恐,瓦崗軍聲威遠揚。李密擴充套件洛口的城圍方園四十里,作為長期居留的根據地。其部將房彥藻放出口風說要攻打豫州,嚇得東都官兵惶惶不可終日。李密還命護軍將軍田茂廣造雲梯三百具,以機發石,為攻城械,號“將軍砲”。同時大軍進逼洛陽,火燒上春門。
在瓦崗軍的快速發展壯大中,李密以他的軍事才能,為瓦崗軍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瓦崗全軍中有了很高的威望,於是本是瓦崗首領的翟讓退位讓賢推李密為主。李密一開始推辭不接受,在翟讓與眾將領一再請求下,李密才同意。大業十三年二月庚子,李密在鞏縣南設壇即位,建元永平,稱魏公,至此瓦崗軍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同時建立了政權機構。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置三司、六衛,元帥府置長史以下官屬。拜前瓦崗首領翟讓為上柱國、司徒,封東郡公,以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侯大將軍,房彥藻為元帥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德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祖君彥為記室,其餘封拜有差。於是趙、魏以南,江、淮以北,各路義軍莫不響應,孟讓、郝孝德、王德仁及濟陰房獻伯、上谷王君廓、長平李士才、淮陽魏六兒、李德謙、譙郡張遷、魏郡李文相、譙郡黑社、白社、濟北張青特、上洛周北洮、胡驢賊等皆歸附於瓦崗軍。李密全部委以官爵,瓦崗軍迅速擴大到數十萬人。同時,李密遣將四出掠地,安陸、汝南、淮安、濟陽諸郡相繼多為瓦崗軍所控制。
不久,鞏縣縣令柴孝和、監察御史鄭頲以城降於李密,李密以柴孝和為護軍,鄭頲為右長史。隨即武賁郎將裴仁基也以虎牢降於密,李密裴仁基為上柱國、河東公。李密遂遣裴仁基、孟讓率2萬餘人襲破回洛倉,燒東都天津橋,繼而放縱兵士大肆搶掠。隋軍乘機而出,大敗裴仁基,裴仁基只得退保鞏縣。李密親自率兵攻打偃師、金墉,失利後撤回洛口。當時,楊廣留在東都洛陽的守軍多達20餘萬,城防十分堅固。李密率3萬義軍復據回洛倉,大修營塹,以逼東都;隋光祿大夫段達等出兵7萬拒戰,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