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見,留竇建德守營,親自率精兵主動出擊。初獲小勝,便縱酒高宴,有輕楊義臣之心。竇建德聞訊後,說:“東海公未能破賊而自矜大,此禍至不久矣。隋兵乘勝,必長驅至此,人心驚駭,吾恐不全”。自率精銳百餘人把守險要,以防高士達之敗。結果。不過5天,高士達便被楊義臣所殺。楊義臣乘勢追擊竇建德,欲將竇建德所部全殲。追至北薄壘,守兵聞高士達敗。皆潰敗。竇建德寡不敵眾,不能再戰,只得率百餘人突圍而去。竇建德撤至饒陽,見饒陽守軍沒有防備。遂攻佔饒陽。楊義臣見高士達已死,並沒有將當時不出名的竇建德放在心上,領兵而回。竇建德遂得以回到平原。在此收編余部,撫循士眾,多數人表示願意跟隨竇建德,同時竇建德在此又得3000餘兵,實力有所增強。接著又招集亡卒,得數千人,軍威得以重振,竇建德開始自稱將軍。起初,義軍見到隋官及士人一律殺掉,唯有竇建德注意爭取這些一般官吏,所以隋郡縣的許多官員都主動歸附。竇建德軍很快發展到10餘萬人。
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河間郡樂壽(河北獻縣)築壇,自立為長樂王,年號丁丑,開始設定百官,分治郡縣。竇建德率兵攻佔信都(河北冀縣)、清河諸郡,並俘斬隋將楊善會於清河。七月,楊廣為解瓦崗軍急攻東都之圍,命左御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領3萬幽、薊精兵南下,會同王世充等馳援洛陽,“所過盜賊,隨便誅剪”,王世充等諸將皆受薛世雄節度。薛世雄部隊進佔七里井準備進攻剛剛在樂壽稱王的竇建德。當時,竇建德軍在樂壽周圍各縣分散收麥。竇建德本人在武強徵糧,聞薛世雄帶兵前來,遂撤出諸城,揚言還回豆子航,以麻痺敵人。薛世雄以為義軍怕自己,放鬆了警惕和戒備。竇建德距薛世雄營寨140裡,親自率敢死隊千餘人先行,命令後續部隊跟進於後,星夜奔襲薛世雄。翌日凌晨,竇建德進抵薛營前,正巧大霧迷漫,咫尺莫辨。突然發起衝擊,薛世雄士卒大亂,紛紛離帳逃命,自相踐踏,不可收拾。薛世雄率親兵數十騎逃歸涿郡,慚恙發病,未幾而卒。竇建德乘勝進攻河間城,圍困城池,卻屢戰不克。
大業十四年(618年)正月時,他與朱粲、孟海公、徐圓朗等各路義軍首領一起派使者讓瓦崗的李密稱帝。雖然李密沒有同意,但李密卻沒放鬆對各路義軍的拉攏。二月,李密便派房彥藻、鄭頲等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州縣。竇建德知道這是李密想兼併各路義軍,但鑑於實力尚弱,便藉口北部羅藝南侵為由拒絕了李密。為了不讓李密生疑,竇建德親自寫了回信,對房彥藻還卑辭厚禮相待。
另一人杜伏威,齊州章丘人。少時落拓不羈,不事生產,家境極為貧困。他與臨濟人輔公祏為刎頸之交。輔公祏姑家以牧羊為業,輔公祏屢次暗地送羊給伏威。輔公祏姑家因此舉報他們偷盜的事,官府緝捕很急,伏威與公祏便逃亡在外,聚眾起義。這時伏威才十六歲。杜伏威是一個很勇敢的青年,每次戰役,“出則居前,入則殿後”。所以部眾都很佩服他,推他做首領。
當時山東王薄、左君行等首先起義於長白山。大業九年(613),杜伏威率眾往投左君行,沒有得到左君行的重視,便離開長白山南下,輾轉到達淮南,自稱將軍。當時下邳有苗海潮部起義軍,杜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