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得這時戰況,鳴號角收攏王辯軍,李密乘機率領敢死隊猛烈反擊。隋軍大敗,爭相過橋,溺死者萬餘人。王辯、楊威、霍世舉、劉長恭、梁德重、董智通等6員大將陣亡,王世充得以倖免,洛水之北的隋軍全線潰散。王世充自知戰敗負罪,不敢回東都,帶餘部直奔河陽。這一夜,疾風寒雨,軍隊士兵涉水過河衣服溼透,在途中凍死者又以萬計。王世充獨自帶數千人馬撤回河陽,自我關押請罪。越王楊侗在用人之際不敢懲治重臣,反而派使者赦免其罪,召還東都,賜金帛、美女以穩定其情緒。王世充收攏逃亡流散的殘兵,得萬餘人,屯兵含嘉城,從此不敢輕易出兵。
李密率領的瓦崗軍卻乘勝佔領金墉城,義軍迅速發展到30萬人,陳兵於北邙山一線,向南威逼上春門。十九日,隋將金紫光祿大夫段達、民部尚書韋津出兵抗拒。段達看到李密兵馬強大,膽怯率兵退回。李密縱兵追趕,隋軍當即潰散,韋津死於戰中。此戰,李密數次抓住隋軍撤退之機,猛擊半渡之兵,窮追不捨,獲得成功。
此戰後,偃師、柏谷及河陽等地的隋將紛紛率部投降。江淮等許多地方的義軍爭先恐後響應瓦崗軍,李密部隊得到長足發展。瓦崗軍已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勢力,這也是瓦崗軍最興盛的時期。在這時,各路義軍首領如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都奉表勸進,部屬裴仁基等也勸李密登基稱皇帝,甚至李淵都遣使奉他為主。但是李密想拿下洛陽後,在城內登基,故李密說:“東都未平,不可議此”。
在此大好形勢下,李密在戰略上像他曾經的主子楊玄感一樣再次犯了嚴重的過失,錯誤的估計了當時的形勢,他總以為只要佔領東都洛陽,天下就易為已有。從此長期屯兵於防守嚴固的東都堅城之下,與隋王世充軍前後交鋒百餘戰,貽誤了向其它地區發展、奪取更大勝利的機會,又極大的消耗了瓦崗軍的力量,最後使他失去了爭霸天下的機會。(未完待續。。)
第八十八章 農民領袖
李密領導的瓦崗軍或許算是農民起義,但是作為農民軍領袖的李密卻不是農民,而且還是出生極好的貴族,然而在隋末的歷史中還是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義軍領袖。其中最為出色的就是竇建德和杜伏威了。
起義後的竇建德一直在自稱“東海公”的高士達手下混,沒有獨立領軍的機會。後來在大業十二年(616)十二月的時候,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餘人攻打高士達。高士達認為自己智略不及竇建德,便以竇建德為軍司馬,讓其指揮作戰。竇建德掌管兵權後,想樹立自己的威信,便提議由高士達留下看守輜重,自率精兵七千人前去抵抗郭絢。竇建德假稱和高士達不和前來投奔,郭絢卻心懷疑慮。正值高士達也四處宣稱竇建德背信棄義投降隋軍,並將俘獲來的一名婦女,當作竇建德的妻子,在軍中殺掉。竇建德派人給郭絢遞上降書,並說自己願意作為先鋒,帶郭絢去攻打高士達。郭絢相信了竇建德,率兵至長河界地與他相會,共圖高士達。郭絢部遂放鬆了對竇建德的戒備,竇建德抓住戰機,發起突然襲擊,大破郭絢軍,殺略數千人,獲馬千餘匹,並將逃跑的郭絢斬首。
自此,竇建德所率義軍兵威大振。郭絢兵敗後,楊廣又派太僕卿楊義臣率兵萬餘前來圍剿起義軍。楊義臣於清河先殲滅了張金稱的部隊,由於楊義臣將所俘義軍全部殺死,以至無人願降,一些潰散在草澤中的殘部相繼投奔竇建德。楊義臣乘勝至平原,準備進入高雞泊討伐高士達部。竇建德見隋軍士氣正盛,便對高士達說:“歷觀隋將,善用兵者,唯義臣耳。新破金稱。遠來襲我,其鋒不可當。請引兵避之,令其欲戰不得,空延歲月,將士疲倦,乘便襲擊,可有大功。今與爭鋒,恐公不能敵也”。但高士達卻不採納竇建德的避敵鋒芒、以逸待勞、伺機破敵這個正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