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是資本主義變革,令人感到好笑的是日本的資本主義變革,第一個成果就是復辟資本主義的死對頭——皇權。】每個封建領主——大名,43【43薩評:相當於中國春秋時代的諸侯。】都有自己的武裝家臣,即武士。44【44薩評:相當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時,這些武士隨時準備爭奪敵對的大名或最高統治者將軍的“正當地位”。

公元十六世紀內亂不斷。經過幾十年的內戰,偉大的武將德川家康擊敗了所有的對手,在1603年成為了德川家族的第一位將軍。45【45薩評:將德川家康稱作偉大的武士,恐怕日本人不會苟同,這位將軍是和武田信玄等日本史上的名將為伍不假,但在這些名將參加的戰鬥中,他要麼扮演捱打的角色,要麼扮演跑龍套的角色。他唯一的長處就是善於和對手比耐心——不是比作戰中等待時機的耐心,而是比誰命長的耐心。最終,德川贏得了這場漫長的比賽,獲得了將軍的大位。】這種將軍特權世襲了約有二百六十多年。1868年,天皇與將軍的“雙重統治”被廢除,日本進入了近代時期。在日本歷史上,漫長的德川時代往往被視為最重要的時期之一。因為它在日本國內以武裝維持和平,直到最後崩潰,並有效實行了為德川氏的政治目的而服務的中央集權制度。

各安其位(9)

德川家康曾遇到過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並且無法輕易解決。在內戰中,一些最強大藩國的藩主曾經是他的敵手,直到最後慘敗才俯首稱臣。他們就是所謂的“外樣”。德川家康允許這些大名繼續控制自己的領地和家臣。實際上,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上的確享有最高統治權。但是,這些大名們卻不能享有德川家臣的榮譽,不能擔任任何重要的職務。重要的職務會一律保留給“譜代”,即在內戰中擁護德川者。為了維持這一困難的統治,德川家康採用了一種戰略,防止各個藩主們積蓄力量並形成聯合力量,因為這可能威脅到將軍的統治。德川氏沒有廢除封建體制,為了維持日本的和平和德川氏家族的統治,他還強化了這一體制,並使它更加鞏固。46【46薩評:德川幕府的統治,和抗戰之前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很相似,幕府將軍就相當於蔣介石,譜代大名相當於蔣介石屬下的嫡系,外樣大名就相當於李宗仁、閻錫山等歸附的軍閥。可見,那個時代的各種###和時而發生的內戰,也與民國時代差不多。】

日本的封建社會對社會階層的劃分極為複雜,每個人的地位都透過世襲的方式固定了下來。德川氏更加強化了這一制度,並且規範了各個階層人的日常具體行為。每戶的家長必須在門口張貼表明自己階層地位的標誌以及有關世襲的內容。根據世襲等級的相關規定,對他的衣著、食物以及合法居住的房舍進行管理。在皇室和宮廷貴族之下,日本還有四個世襲等級,其順序依次是士(武士)、農(農民)、工(工人)、商(商人),等級最低的是賤民。47【47薩評:這樣的制度類似印度的種姓制和元代中國的四等級制,不過印度和蒙元的不同等級帶有鮮明的民族烙印,而日本的不同等級都是同一民族。至於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則顯然抄襲中國,微妙的區別是第一等級的“士”,中國指的是文人,日本指的是武夫。即便在宋朝那樣重文輕武的社會,中國的朝廷對於武功的賞賜從來都很豐厚,但社會地位方面,武人一直深受歧視,沒有日本武士的榮耀。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國曆代都有武將造反、奪取政權的事情,所以封建王朝要保持穩定,限制和壓制武將權力就成為必不可少的措施。而日本這種沒有革命的社會歷史環境,使日本的統治者這方面戒心明顯小得多。奇怪的是,日本武士造反的事情還真是少見,就是有,也是隻反將軍不反天皇,可算是極有職業道德的武夫。這種現象只能歸結於日本習慣於恪守規則的民族性了吧。】而賤民中人數最多、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