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變成了一座大寺院,所有的民眾都為他虔誠祈禱。27【27薩評:明治天皇死於糖尿病,死時,日本陸軍的老將乃木希典夫婦竟然自殺殉葬,大約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後的殉葬事件了。】

回報萬分之一的恩情(8)

透過這些方式,天皇成了超越國內一切政治紛爭的象徵。就像美國人對星條旗的忠誠超越了一切政黨政治一樣,因此天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我們對國旗有嚴格的儀式,這種儀式不能針對任何一個普通人來實施。然而,日本卻充分利用天皇作為最高象徵的價值。人民可以敬愛天皇,天皇也可做出回應。民眾聽說天皇“關心他們”時會欣喜若狂。“為了使天皇放心”,他們甚至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日本的文化就是注重人們之間的聯絡,天皇作為忠誠的象徵,其意義遠遠超過國旗。如果一個正在受訓的教師說人的最高義務就是愛國,那麼他將受到指責,因為必須說是要報答天皇。

“忠”建立了一種臣民—天皇雙重體系。一方面,臣民直接向天皇效忠,沒有任何媒介,用自己的行動來使“陛下安心”;另一方面,民眾又是透過各種媒介獲得天皇的各種命令。“天皇御旨”就可以喚起人們的忠,它的強制力是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都無法產生的。28【28薩評:這既給了一些別有用心的野心家以可乘之機,也給天皇犯錯誤時諉過於下創造了條件。這兩種事情雖然都曾在日本的歷史上發生過,但對天皇來說,這種情況顯然還是利多弊少。】羅裡曾描述過這麼一個故事:在一次常規的軍事演習中,帶隊軍官下令,沒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喝水壺裡的水。日本的軍隊訓練非常強調在極困難條件下,能夠連續行軍五六十英里。在那天的訓練中,有二十多個人由於口渴和疲勞而倒下,五人死亡。最後檢查水壺的時候,發現裡面的水一滴也未少。“在那種情況下,軍官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29【29薩評:還有一個例子也是日本軍隊的,是說一隊兵士在懸崖上訓練齊步走,快要走到斷崖的時候,軍官因為受到別的事情的干擾分神,沒有發出立定的口令,結果等他轉過頭來,發現自己計程車兵已經一個一個地走向斷崖並摔死在下面。這個例子在日軍中被作為服從命令的正面典型而表彰。然而在我看來,這正說明了日本人的獨特性格。他們遵守命令和規範的堅決,常常在命令和規範正確時造成極好的效果;但是他們不由分說,不假思索地遵守命令和規範,又不可避免地在命令或規範有問題時造成自己或他人的悲劇。中國人遇到這種命令,恐怕是不會執行的,固然,有些中國人是心眼過於靈活了,碰到對自己不利的命令就不去執行,這不是好事,但也有些中國人只是自己會思索命令是否合理,因此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上級和自己的同伴。比如這個斷崖行軍的事例,如果齊步走的是中國人,大概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