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方震、潘兆勤和傅良佐,漢城攻勢的具體計劃也是他們擬定提交皇帝批准。
宋彪在批准這個方案的時候,當時也沒有顧及傅作義和第二集團軍的感受,他也是老軍旅了,當然理解這樣的心情,在看了傅作義的電報之後,他一方面親自回電安撫傅作義和第二集團軍的將士們,另一方面也同蔣方震協商,最後是將這個作戰規劃做了一些調整,允許第二集團軍就地在漢城、開城駐防休整和增編,就不用抽調回平壤,張自忠的第三集團軍抽調兩個主力師上去協同作戰即可。
正好陳武的第四集團軍也抽調到了朝鮮戰場,就讓第四集團軍加快橫越半島,抵達朝鮮東部的元山地區和江原道駐防。
眾所周知,衛立煌是極其會打仗的人才。
傅作義能打仗,衛立煌則是會打仗,而且衛立煌在此前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此番調任第二集團軍的軍長之前,他不僅請命抽調了自己最為倚重的幾個師,還將最得力的十幾名部下都拉了過來,這裡面也是精英薈萃,其中就有以精明過人著稱的小諸葛白崇禧,黃百韜、郭玉謙、薛嶽、孫仁也都是能打的鐵將。
衛立煌也有一個同其他軍長、司令不太一樣的地方,他特別注重培養身邊的參謀軍官,他的參謀處是直接從北京軍區抽過來的,其中不乏他早年從中央理工大學特招的一批數學高材生,他在選拔下層軍官的時候也很注重那些文理兼優的人才。
衛立煌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他的資歷不像傅作義那麼資深,但也不淺,基本在中央陸大的畢業生中,他是第一屆的御賜組,號稱是天子門生第一。
所以在一戰後崛起的這一批將領中,他是極其特殊的那一位,浸淫在大機械化軍事變革中十幾年,也可以說是帝國機械化戰爭的專家。
在平壤調整的半年期間,為了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大仗,他不僅幾次親自到前線觀察日軍的作戰水平,還對本部的第二集團軍做了數百項的大大小小的調整,在裝備的更換上也一切從輕從簡從多從量,裝備了四千多輛mt22輕型坦克,就是要用mt22輕坦快速機動優勢,迅猛的切開日軍的防禦線。
日本的情報工作還是很不錯的,所以,衛立煌帶著第二集團軍一上陣,日軍大本營就知道局勢不妙了,急忙讓岡村寧次率領的第三軍上前支援東久邇宮稔彥王中將的第二軍,松井石根大將也親自抵達漢城,就全線防禦做出調整,試圖抵抗住東北第二集團軍的攻勢。
大戰在即,一觸即發,兩國陸軍在這二十年間培育的精萃人才幾乎都雲集於此。
人在每個不同的時代和環境裡所能取得的成就都是不一樣的,哪怕你是天才,沒有教育和第一流的訓練、機遇,你就只能是一個不識字的工人、農民,或者是漁民,但有了教育,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工程師、數學家、物理學家、企業家……也有可能成為最好的軍事家。
像衛立煌他們這一代還是沒有趕上好時候,十四五歲的時候正是兵荒馬亂,除了當兵之外,確實沒有更好的出人頭地的方式,所以他們不約而同的繼續選擇當兵,在帝國第一流的軍事教育體系中培養成長,汲取最好的軍事教育和訓練,學習認識真正的戰爭。
比他們再年輕五六歲的那一批少將、上校們,這些人的運氣就更好一些,他們經歷過完整的青年軍校、士官學校、軍院這一系列的長達十年的現代軍事教育,此後才能浴火重生,蛻變成一名帝國國防軍的少尉,再從少尉一步步的提升和發展,從排長一路幹到團長、旅長、師長。
有得必有失。
在帝國國防軍成為這樣的一支軍隊時,將官軍士們都不再盲目無知,不再粗俗鄙夷,可能也隨之告別了東北軍時代的野蠻和悍勇,現在即使悍勇,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理智的堅韌。
他們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