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們不是盲目自大的那一代,也不是無知自卑的那一代,他們是帝國神武風潮和改良主義思潮的一代,他們是光復革命的一代,他們是帝國輝煌之光照耀下的英勇一代。
他們承前啟後。
他們從東北軍的時代裡繼承了榮譽和勇敢,繼承了忠誠和堅韌,也在帝國光復革命的大浪潮中,在帝國現代化的大浪潮中懂得了法治、自由、民主、民族、民生,懂得了歷史的光榮、民族的輝煌、軍人的職業化和奉獻精神。
他們負責保護帝國的一切。
日本呢?
日本何嘗不也是最優秀的一代軍人的風雲湧向,雙方在這個漢城,註定將會奏響亞洲爭霸史上最為慘烈的絕唱,勝利一方將主宰歷史的沉浮,失敗一方將徹底毀於一旦,一無所有。(未完待續。)
第297章 為民族而戰
關於現在的中華帝國,日本元帥大將載仁親王曾經如此評價——擁有這樣的實力卻不開拓疆土的國家,真的是不可理解,或許真的是沒有追求。
這樣的評價基本能夠代表日本對中華帝國的總體觀感。
載仁親王之所以會得出如此結論正因為中國幾次三番都選擇對日本避讓退戰,所以,日本從來就不怕中國,打了就打了,打了又能怎麼樣,現在的中國和滿清時期有什麼區別,還不是偏安一隅,自以為天朝上國的迂腐嗎?
……
濟州海戰在日本社會的軍政界上層所引發的震動是極其強烈的,因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日本對中國之所以能維持著強烈的優勢心態的主要源頭就是它的海軍。
中日甲午戰爭不僅使得日本的自信心提高到空前的程度,也使得日本從此產生極其強烈的那種戰勝者對失敗者的不屑一顧的對華歧視心態。
日本看不起中國人種,而且,這種種族歧視是從上至下的,即便是在中華帝國的快速崛起之後,日本對華歧視的觀念之所以能根生蒂固的維持至今,除了日本保守極右翼勢力的強大外,日本的海軍優勢和甲午戰爭所遺留的影響是最重要的。
期間實際上有第二次中日辛亥戰爭,但是這一戰爭的結果在日本國內並沒有被明確告知,甚至大多數的日本國民都認為那場戰爭之中,海軍繼續大獲全勝,陸軍也沒有戰敗。
日軍大本營一貫的伎倆就是如果不能長期掩蓋自身的傷亡報告,索性就擴大對方的傷亡,而日本的中下級軍官也大有這種浮誇風的個性,好大喜功的喜歡宣揚成績,將敵軍的傷亡擴大數倍上報。
所以在此時的日本。你隨便就中日辛亥戰爭詢問一個普通的日本人,他都會說支那陸軍是靠更多的傷亡奪取的一場慘勝,而日本畢竟是無法挑戰的世界前三的海軍大國。海軍的優勢是支那人不可能扭轉的。
……
濟州海戰結束之後,日本海軍徹底結束了曾經的輝煌史,只剩下兩艘剛服役的大和級戰列艦,一艘長門級戰列艦、一艘金剛級戰列艦。另外兩艘金剛級戰列艦在仁川港避難,航母只剩下一艘“好運的”蒼龍號。
日軍大本營雖然在伏見宮博恭王元帥海軍大將的操控下,釋出了更有利於日本的戰報。聲稱中國海軍和空軍損失更為慘烈,真相如何,日本軍政界上層基本都已經很清楚了。
哪怕是對侵華強硬派的閒院宮載仁親王而言——這場戰爭可能已經到了盡頭,日軍後面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憑藉日本陸軍在朝鮮半島的死拼作戰,重新贏得支那國的敬佩,以此為基礎簽訂一份更有利於大日本帝國的停戰合約。
這倒是日軍大本營參謀總長載仁親王的原話。
正因為有這樣的話,日軍開始希望即將爆發的漢城戰役就是中日第三次之戰的最終戰役。只要這一戰擊敗,或者抵禦住東北國防軍的進攻,日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