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打仗,不僅僅只是帶著一群人往前衝,例如將來我們要攻克江陵城,劍指江北,兵臨襄陽,我們都需要大量的工兵營。”

“郎君放心,我立刻著手開始設立江州大學堂。”李福激動地說道,“有我在,我一定一律從嚴!”

“那就有勞諸位了。”李衡抱了抱拳,“陛下召我回京,我不能久留,就此別過。”

“郎君!”楊宗道。

“何事?”

“不瞞郎君說,下官已經訓練水師半年有餘,但從未真正打過仗,在下聽聞之前的白帝山之戰後,心中越發沒有底。”

李衡拍了拍楊宗的肩膀,說道:“何必急於一時,我已有安排,你盡力去做。”

“喏。”

十二月二十日,李衡趕回成都。

此次回成都,與之前已經全然不同。

尚未進京,劉禪便帶著人出城相迎。

不僅僅劉禪對李衡一頓誇讚,連往日那些不看好李衡的官員也開始稱讚李衡。

最後,劉禪很客氣地邀請李衡與他同車入京,並抵達皇宮議政。

“這是丞相寫給朕的奏疏。”劉禪遞給李衡。

“這是丞相與陛下的議政,臣不方便觀閱。”

“是說你的,看吧。”

李衡開啟奏疏仔細看起來,看到一半,怔了怔,但還是堅持看完。

看完後才對劉禪道:“陛下,臣恐怕難以擔任大將軍一職!”

“濟安此話怎講?”

“臣並不通曉軍事。”

“但陳倉之戰,你有大功,隴右天水之戰,也有大功,白帝山之戰,你也有大功。”劉禪用一種天真無邪的眼神看著李衡,“這是眾所周知的,你跟朕說你不通曉軍事?”

“臣……”

“你是認為丞相看走眼了?”

“不不,丞相智慧非凡,只是……”

“那就成了,你這算是答應了!”劉禪大笑起來,“就這麼定了。”

“臣……”

“你放心,朕懂的,朕會像太祖高皇帝拜韓信那樣拜你的。”

“不不不,臣不是那個意思!”

“不管你是不是那個意思,朕都要那樣做,自從你獻策之後,丞相對你百般看好!朕也是,你可千萬不要辜負了朕和丞相你的一片厚望!”

“臣的意思是,臣的功勞還不足以升任大將軍,朝中會有人不服。”

“先主離去之際,託孤丞相,朝中也有許多人不服。”劉禪感慨道,“但丞相卻毅然決然接過了重任,難道一定要所有人都服了,才能擔任嗎?”

李衡這才站起來,行禮道:“臣何德何能,承蒙陛下和丞相信任,委以重任,必赴湯蹈火!”

他這話倒是有一大半是真的。

自從開始在季漢嶄露頭角,諸葛亮對自己不曾吝嗇,該給的獎賞都給足,該肯定的都肯定,絕不會有半分動搖。

劉禪也是如此。

什麼最可貴?

信任!

信任比黃金更加珍貴!

大將軍這個官職非常高,高到李衡看到諸葛亮的奏疏後都嚇了一大跳。

他絕對沒有想到丞相這一次會讓他做大將軍。

東漢時期,大將軍在三公之下。

但到了三國時期,大將軍還在三公之上。

不過這說明了另一個問題:官職的實權,是在變化的。

例如李衡現在擔任的大將軍,並沒有歷史上曹爽大將軍的權力大。

為什麼?

因為諸葛亮還在!

就算大將軍再大,有諸葛亮在,都不可能大於諸葛亮。

所以,這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