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報紙上,網路上可以爭論。於是以城市為單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米利都是今天土耳其靠地中海的一個希臘殖民城市(關於希臘殖民城市,在希臘人開始航海和商業的時候,就有希臘人到海外謀生,後來越來越多,就形成了希臘殖民城市,有些希臘城市比如埃及的殖民城市是埃及國王允許設立的,有點象葡萄牙人殖民時代的澳門,是經過明朝允許的,但大多數是建立在蠻荒之地上的)。希臘最早的哲學是自然哲學,即對於自然界本身的探討和解釋,與人生沒有關係。米利都的泰勒斯(公元前7世紀末一6世紀初)是第一位自然哲學家,他認為水是萬物的始基,一切生於水還於水,大地漂浮在水上。這種認識是一種高度的抽象,創立了用自然本身的物質去說明自然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在哲學史上他被譽為哲學之父。阿納克西曼德(約公元前611—546年)沿著導師泰勒斯開闢的道路提出世界本原是一種抽象的無限,只有無限才能永恆存在,無限在運動中產生矛盾,如冷與熱、乾旱與潮溼等,這就把世界萬物統一到一個相同的概念之中,比泰勒斯把許多不同事物抽象到一個具體概念中有了很大進步。阿納克西曼德的學生阿納克西美尼(公元前6世紀中期前後)則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空氣,它的膨脹和收縮產生了世界萬物。一切都在永恆的空氣中發生和轉變,其中也包括神靈。這三位早期哲學家均是米利都人,且保持著師承關係.因而被稱作米利都學派。公元前5世紀初,波斯毀滅米利都後,米利都學派也隨之消失,但這一學派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泰勒斯等人力求從自然本身去解釋自然現象根本原因的做法開創了一種與神話和宗教根本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就為科學的發生與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米利都學派受到古代埃及和巴比倫很深的影響。據說泰勒斯曾經旅行過埃及,並且從這裡給希臘人帶來了幾何學。希臘人所知道的幾何學大體上是憑經驗的,並沒有理由可以相信泰勒斯達到了象後來希臘人所發現的那種演繹式的證明。他似乎發現了怎樣根據在陸地上的兩點所做的觀察去推算船在海上的距離,以及如何從一個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去計算它的高度。據說泰勒斯還運用古代巴比倫人的方法預測過日食。其實古希臘其他的哲學家也受到埃及和西亞文明的影響,那個時候的哲學家還以到過埃及而自豪。的確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要比那個時代的希臘要強上許多。有歷史學家把現在的西方文明稱為古埃及…希臘文明的傳承者,我也同意這種看法。如果說米利都學派創造了一種新的脫離神學思維(神學認為萬物都是神創造的)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自然併成為自然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啟蒙的話,那麼接下來的畢達哥拉斯則把數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他以前的數學是從生活、生產、建築等實用的角度出發並傳承下來的。但畢達哥拉斯在尋找世界萬物本原和變化動因時特別強調數,認為抽象的數是萬物之本。由數而有形,由形而有物。我來解釋下,就是萬物都是數,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量化,如一個蘋果,兩張桌子,三個人等。這在今天看來也不是完全是錯的,它的意義在於以前在生產生活中的數學被抽象成為一種新的學科,它可以不和實用有關係,為了研究數學而數學,於是數學家產生了。畢達哥拉斯到過埃及,他的大部分智慧都是在那裡學得的,他最後定居於義大利南部的克羅頓。克羅頓也是一個希臘殖民城市。他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團體,也就是後來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畢氏還發展了由米利都學派最初提出樸素的對統—的辯證關係,賦予數更多的含義。他認為有十類對立物,如奇數和偶數,右與左,雄與雌,明與暗,靜與動,善與惡,有限與無限等。對立面的和諧統一就是數的和諧統一。畢達哥拉斯學派特別強調和諧統一,把它作為其哲學的最終追求。他們本身也是這樣實踐的。他們用苦行來力求達到完美的做人境界。這種和諧論在社會領域有很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