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起名為鯉。如今看著兒子,想起昔日昭公的仁義。唉……
司馬遷:昭公想趁季孫氏鬧內訌時將其滅掉,就和兩個兒子公衍和公為一起聯合了一批人攻打季氏。不想孟孫氏和叔孫氏都來支援季氏,三家合力將魯昭公打敗了。魯昭公只好帶著公衍和公為逃往齊國。
。 想看書來
兵者不祥之器(2)
曹植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慧能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界上本也沒有所謂權勢名利,只是那些拼命追名逐利者自己可笑,說到底是自己的心魔難除啊。
墨翟:現在看看吧,我所說的兼愛非攻有什麼不對?在我心裡兼愛和非攻是體和用的關係。兼愛是大到國家之間要兼相愛交相利,小到人與人之間也要兼相愛交相利。而非攻則主要表現在國與國之間。只有兼愛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證兼愛。
①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諡思,世稱陳思王。
②慧能,一作惠能(638―713),俗姓盧,原籍范陽(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禪宗的第六祖。
我有三寶之一 慈故能勇(1)
乙酉年十一月 天氣 今日心情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又到了秋葉凋零的季節了,而我的生命也像到了秋天一樣,再也沒了枝繁葉茂。在景王去世後的幾年裡,周朝的內政混亂,外戰不斷,敬王登基後一直和晉國打仗。而前幾年一度轟轟烈烈的變法也早就煙消雲散了,當時景王鑄就的那口象徵著無上權威的無射鍾,據說早就被當廢銅爛鐵而被熔化了。
而我當時嘔心瀝血寫的那些律文,也都在爐火中付之一炬了,現在只有在各諸侯國,還流傳著當時無射鐘上的隻言片語。前幾天寫史的官員來找我,說希望把律文的底稿給他,他好寫進歷史。但我寫東西向來不留底稿,留了又有何用?我說過的那些話,有道理的,自然會被人們記在心裡,沒有道理的,還不如讓它們被風吹散罷。
敬王對我倒還不壞,不過我也看得出來,那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客套而已。在這樣戰亂的年代,圖書館的潦倒景象是可想而知的,我再也無心在洛陽待下去了,於是給敬王上表,再次提出了退休的要求。
敬王倒是比景王爽快得多,雖然表面上他也戀戀不捨,拉著我的手說了好些矯情的話,隨後又問我:“李老,你這一走,寡人以後遇到困惑的問題找誰去啊?”
我笑著說:“這樣吧,在我走之前,我想把我多年以來修身處事的三件法寶獻給你。”敬王聽了大喜,忙問我是哪三寶。
我告訴他,我的第一件寶貝就是慈。什麼是慈?顧名思義就是慈愛。要是有人看了我前面的部落格肯定就笑我前後矛盾了:之前也是你李聃說的,誰也沒權力去同情別人,那你現在怎麼又說慈愛?
其實不然。我這裡說的慈,並非是一種同情。因為同情本身包含著一種很隱秘的不平等在裡面,只有你覺得自己比對方優越,才會覺得對方是不幸的,進而心生同情之心。也不能說這種同情不好,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社會輿論都在宣揚這種同情,那麼肯定就要有些沽名釣譽的人,不擇手段地做點樣子,以希望在別人眼裡獲得一個“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的形象。如此一來,反而助長了那些投機取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