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腳?索性圍魏救趙,給他們來個禍水東引,用那幫子吃齋唸佛的和尚道士們打的羅馬教會一個稀里嘩啦。
饒是如此,那些個羅馬傳教士們依然不依不饒的周旋在眾位皇子和滿洲各大家族之中,希望能夠從他們中發展一兩個信徒,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只是,信仰和生命,誰都會選擇後者,在康熙沒有明確的答覆以前,沒有人敢輕易表態,信仰基督。就連周邊各地的百姓們也忙於生產掙銀子,沒有幾個人聽從他們的“天外之音”。
康熙也是一個記仇的人,羅馬教會在自己手裡沒有討到好處,但是,胤禩和烏力吉受他們的氣多了,能夠在他們面前示威,他如何會不願意呢?康熙知道弘旺也是這樣的想法,要不怎麼會特意提錯要教會參加?因為烏力吉和胤禩還要用到羅馬教會,康熙也不願意得罪他們,卻也不想太抬舉他們。康熙硃筆一批,特意指示五阿哥胤祺,萬壽時,不僅要看到羅馬教會的人,連大清包括世界各地各派別的大小派別的宗教人士都要到場,專門邀請羅馬教會,是不是太給他們面子了?康熙要讓他們知道,他們不過是眾多被邀請宗教團體中一員而已。
正文
榮歸
康熙和弘旺都沒有想到,只是他們爺孫兩個的報復性舉動,就帶動了羅馬教會及西方社會巨大的震盪,當他們嚴懲所謂違反基督,“冒犯”教義的“叛徒”的時候,大清“援外”的那些個拯救人類的和尚道士們適時的出手相救。康熙也在這些和尚道士的嘴裡變成了世界人民的救世主,那些被教會壓迫的各界人士都透過各種渠道,逃亡到大清來,其中不乏許多引領世界各種科技文化的領軍人物,也因為他們的到來,大清的科學技術,被迅速的提高,站到了世界的前端。
康熙最終還是未能親自給胤禩授禮,衛琳琅自然也無法成行,雖然存了萬分之一的希望,衛琳琅聽到胤禩傳回來的訊息時,還是有一些失望的,今生今世恐怕真的無法再見到他們一眼了。
只是衛琳琅此時也完全放鬆了心情,胤禩正式立國,代表從此就真正的振翅高飛,跟康熙的大位永遠無關了,先前,衛琳琅還有些隱隱的擔心,生怕康熙一個命令,召胤禩回國,如今,才算是真的把心擱在了肚子裡。
康熙五十大壽,胤禩和烏力吉到底都沒有趕回來,只是兩兄妹都籌集了數之不盡的禮物來給康熙賀壽,胤禩特意把自己部隊先進的武器裝備給了康熙不少,身為男人,他自然知道康熙最最喜歡和需要什麼。
康熙在胤禩立國那一天,特意給衛琳琅晉升了皇貴妃的位份,雖然按烏力吉和胤禩那裡來說,衛琳琅早就是太后的身份了,只因為照顧康熙,還屈居在妃位上。大清各界對衛琳琅晉位,沒有任何異議,有些人甚至在想,康熙為何不一次到位,乾脆做了太上皇,讓衛琳琅當太后罷了?
所以,當康熙五十萬壽的時候,衛琳琅就身穿明黃貴妃服裝,跟康熙並列而坐,這種高高再上俯視眾生的感覺,令衛琳琅心中感慨萬千。曾幾何時,自己惶恐不安,都是害怕自己母子三人性命不保,誰知道如今還有高高在上,跟康熙並列而坐的機會?
由幾個孩子主持的慶祝儀式也很精彩,不說“千叟宴”帶來尊老愛幼的深遠影響影響,單說那宏偉壯觀的閱兵式,都讓一般百姓們見到了往常只在傳說中的大清雄兵。康熙存了與民同樂的心思,特意允許普通百姓圍觀慶祝閱兵式,自然,是限制了人數和身份的,能夠來觀禮的人都是替大清做過特殊貢獻或者身有名望的人。這些人並不限於民族,身份,地位,或者是一個捏糖人的,或者只是一個教書匠,也或者只是地方上的一個師爺,小捕快而已,這些人都是生活在民間底層人士,無一列外,都被百姓們稱讚過,有過賢名,可以代表一個行業的傑出人物。
大清此時真的稱得上國泰民安,康熙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