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
可是榜文張出後不久,就有人在楊嗣昌行轅的大門上貼了“有斬閣部來降者賞銀三錢”的傳單,弄得楊嗣昌疑神疑鬼,以為身邊盡是農民軍的奸細。
但不管怎麼說,楊嗣昌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於崇禎十三年閏正月,調集的各路明軍正式對張獻忠部發起圍剿。
而在這時候,羅汝才因為受不了張獻忠盛氣凌人,已經同張獻忠分手了。羅汝才此人江湖義氣很重,縱然屢次被張獻忠欺壓、出賣,但最多也就是散夥,決不鬧翻臉,也不出一句惡言。他一貫拿的一個原則是:“朋友們好合好散”、“留下見面之情”。於是羅汝才在與張獻忠同好商好量,賠了不少笑臉以後,在竹山境內分開。
就在此種情況下,楊嗣昌圍剿農民軍的戰鬥正式打響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一十章新工坊區
在汝州城西二十里出,建造了一大批磚瓦房,這正是汝寧軍新建造的工坊區。而這個工坊區,完全就是按照兵營的設定,外圍建造了護城河、城牆,城牆上還有城樓、火炮。在工坊區內,一個個工坊也圍起了單獨的圍牆,還有工匠、學徒及其家人的居住區。
為了這個工坊區的防禦和保密,汝寧軍調動了一個營的正規軍和內務司的一個大隊(二百人),分兩層看守住,而且這兩層的汝寧軍兵丁和內務司兵丁也不能夠相互接觸,有什麼事也只能夠由軍官聯絡,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密。
之所以如此,因為這個工坊區是汝寧軍新產業的生產基地。而在今天,這裡將有三家工坊新開張,而吳世恭就與汝寧軍的一些官員參加了此次工坊的開張儀式。
“長敬!我們既已奪汝州,何必再用話去刺餘侍郎,不怕他想不開?”雖然被吳世恭拖著來參加開張儀式,但鄧啟帆還是與吳世恭聊起的公務。
“幫他養人已經不錯了,還想聽什麼好話?難道說他兩句,他還會哭鼻子?”吳世恭明顯心情很好,因此俏皮話不斷,“再說,又不是我讓餘傻子閒著的,他傻呆在南京,又去不了襄陽,又回不了汝州,他的那些屯田,我們不拿白不拿。還有,我們又沒有虧待他那些兵丁的家人,他還想怎麼樣?”
到了南京以後,餘子璉屢屢失望,根本去不了襄陽,沒了用武之地。所以在前些天,灰心喪氣地餘子璉就寫信給吳世恭,要他幫忙照顧好當時汝州軍建立的。在汝州北部的那些屯田莊子。
可吳世恭會很老實、很聽話地照顧嗎?反正餘子璉這位侍郎也不可能回汝州,汝州軍也併入了京營,更不可能回河南,於是吳世恭老實不客氣地把那些屯田莊子都佔為己有了。
可吳世恭悶聲大發財倒也算了,起碼在面子上還過得去。可是他又怎麼會放過這個打擊、嘲笑餘子璉的機會呢?於是吳世恭親自執筆,確確實實是吳世恭親自寫的,而那封回信是這樣寫的:“餘傻子!你放心,你就安心地在南京為國事操心吧!反正我是你的堅強後盾,汝州的事,你就別再管了。我已經接手,絕不會給你留下一畝地、一粒糧的……。”
估計餘子璉見了吳世恭的回信以後,會被氣得吐血。
鄧啟帆當然很瞭解吳世恭和餘子璉的關係,對吳世恭時常發生的小孩子氣也沒辦法,於是他笑著岔開了話題:“至年底。奪田兩萬畝,安置人口十七萬。算是開了個好頭。”
吳世恭知道鄧啟帆是安慰自己。苦笑著搖搖頭道:“千辛萬苦,就設了六個莊子,那屯田半數還是從餘傻子那裡拿來的,除了人口不少,沒什麼可得意的地方。倒奇了怪了,我們都收縮成這樣。陝賊都不來。真是要他們來的時候不來,不要他們來的時候倒來,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
鄧啟帆被吳世恭的牢騷話給逗樂了。因為汝寧軍的餘威實在是太厲害,所以那些農民軍怎麼樣也不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