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案,也有經過精心構思的精確的幾何圖案。這種色彩搭配不但搶眼還相當賞心悅目,再加上美麗的圖案,使陶器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嬋荷公主注意到這種圖案不同於泰國已發現的任何一種,倒是有幾分像古希臘的陶器圖案。這位酷愛藝術的公主出於對文物的敏感,親自去了一趟班清。她挨家挨戶蒐集文物,最後,不僅帶回了大量的陶器,還有不少的青銅製品。

公主知道在佛教盛行的泰國大規模開挖墓葬很難得到王室批准,她決定藉助國外的力量。她將陶器全部拍成照片並編印成冊向國外發行,圖片發表之後轟動了整個世界,因為在亞洲的其他地方從未見過這樣的陶器出土,至少有十幾個國家的考古學家雲集班清,希望能找出這些陶器的淵源。

1968年美國著名的藝術史學家伊麗莎白把一些陶器碎片送到費城大學的考古研究中心,經測定,班清的陶器是公元前400年左右製造,幾乎和兩河文明的年代一樣久。

這是令人難以相信的,一般認為泰國的可考歷史至多有1500年。以後又多次測試班清陶片,結果都是一樣。難道班清曾是世界古文明的搖籃之一?

1974年在聯合國的資助下,開始對班清小鎮的古墓葬進行挖掘。開挖的第一天,人們的期望值並不很高。很難想像這個人口不足5000人,世代以種稻為生的小鎮會有很悠久的歷史。

然而當挖到5米深時,一種考古者熟知和夢寐以求的土層出現了,這是6層界線分明的墓葬,最深的一層是公元前4000年的,最淺的一層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超過了泰國的可考歷史。

到1986年,班清挖出了各種文物18噸,其中有大量的青銅器和金銀裝飾品。有人說,班清的寶藏是永無窮盡,因為這裡有成千上萬個古墓葬,超過埃及的國王谷。這個不知名的文明的地域範圍遠遠超過瑪稚文明,不亞於印度河文明。

班清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銅製品,並且在製作技術上有不斷的創新。在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青銅錛和青銅手鍋的含錫量只有1。3%,製作也較粗糙,嚴格地說只能算作紅銅製品。而班清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製作了各種精緻的青銅手鐲、項鍊、戒指和長柄勺。

除青銅器外,班清的地下還出土了為數不多的鐵器,有鐵腳鐲、鐵手鐲和雙金屬的矛頭、斧頭等。晚期的青銅製品中,有用含錫量高達20%的青銅鍛打成的頸圈。因為含銅量這樣高很容易碎,所以製作時須鍛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至於班清人是如何掌握這項重要技術,現在也是不解之謎。

“去班清小鎮!”

吳天緣馬上決定出發,去班清尋寶,這次都是一些古代文明,特別都是青銅器,天緣古文明館正好適合展出,就算第一炮,開門紅!

一行人在北極熊幫助下,偷偷潛入班清附近,吳天緣透過一個青銅碎片鎖定寶藏位置,很快就發現一個古文明遺址,連夜挖掘後,收集到兩百多件青銅器,還有一些金銀飾品。

就這樣他在班清呆了半個月,一共收集到上千件古文明文物,最後滿載而歸,終於為新博物館增加了第一批藏品!

“終於開張了!”

胡建民感嘆道:“我還以為你小子不準備尋找古文明藏品?一直沒有動靜,今天也算開張了!”

“廢話,你沒看見我天天到處跑?弄點東西回來容易嗎?”

吳天緣休息了幾天才緩過勁,古文明數量太少,每個國家都是寶貝,在最大博物館陳列研究,用錢根本買不到!

人類對史前文明很感興趣,希望透過研究獲得神秘力量,比如瑪雅文明、亞特蘭蒂斯、古巴比倫、古印度,就連中國也有很多不解之謎,用現在科技也不能解釋。

原本吳天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