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誰手”,就是不知哪一個做成了皇帝,而“做老百姓的,總是死路一條”,“只不過未知是誰來殺了這頭鹿,這鹿,卻是死定了的”。呂留良和黃宗羲,是明末清初大儒,黃宗羲作有《原君》,呂留良作有《四書講義》,二人都是有啟蒙思想的激進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詆斥君權,將君主視為寇仇和獨夫,本回即是其政治主張的淺白表現。

呂黃二人,在此書中僅出現一次,是應景過渡的人物,為作文時所需要,而顧炎武雖同是一代大儒,金大俠卻安排他在此書中有不少戲,當作小說中一個必要穿插的配角來寫。顧炎武也練過武功,且著意結納江湖中反清復明的豪傑志士,主動擔任聯絡工作,身體力行,是反清復明運動的精神領袖。

殺龜大會,顧炎武和陳近南成了“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