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可廣平王被抓的時候,她曾經求過母親,也曾經試圖進宮去向天子和楊玉瑤苦苦哀求,可反而卻遭到了一番凌厲的責難。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便她情知廣平王對她的遷就終究是因為楊家,可她對丈夫一樣是有情意的。此前是不敢,可現在,她的情形已經不可能再糟糕了!所以,在乍聞此事的驚惶和膽怯之後,她突然打起了精神。

“好,我這個王妃不知道哪一天就被廢了,為了大郎和三郎,橫豎現在也只是過一天是一天,總不過就是一死,我寫!”

聽到崔氏竟真的答應了,青絲這才如釋重負,慌忙去張羅筆墨。崔氏出身官宦之家,從小讀書習字,文采雖不算極其上乘,卻也頗有造詣,提筆蘸墨之後,她一咬銀牙,便奮筆疾書地落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心中本就悲憤,此時此刻直抒胸臆,滿腔怨氣頓時全都落在了這一張白卷之上,那娟秀的筆跡漸漸竟是帶出了尖銳的筆鋒。

粗通文墨的青絲在旁邊看著,心中不禁感慨到底是被逼急了,否則崔氏絕不會如此言辭激烈,自己這任務也算是完成了。

她一介卑微婢女,怎麼想得出這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之計,當然是有人在背後出謀劃策的!想想再如何也不會比此刻的情況更糟,她盤算再三,方才橫下一條心,對崔氏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崔氏的母親楊玉卿現在自身難保,而崔氏這些年對她不薄,若真的出了什麼事,她把事情鬧大後就一頭撞死,定要讓天下人都評評理!

等到崔氏擬好了草稿,刪改了一些東西后,又重新謄抄了一份,墨跡乾透,青絲取了過來仔仔細細摺疊好,收入一個細竹筒攏在袖中,這才對崔氏說道:“王妃放心,我這就送出去。”

崔氏突然醒悟到什麼,猛地出聲叫道:“等等,你要把這東西送去給誰?”

青絲見剛剛寫東西時還鎮定的崔氏現如今卻是面色慘白,她便一字一句地說道:“王妃放心,我誰也不送,我去敲登聞鼓!”

崔氏登時大驚失色,待要伸手去拉時,她就只見青絲已經轉身衝出了門。她追了兩步到門口,卻是心裡發慌腳下無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個人影消失在視線中。那一刻,她緩緩滑坐在地上,心裡說不出是期盼,還是別的。直到有什麼東西靠在了她的背上,又聽到一聲軟軟的阿孃,她才陡然打了個激靈,回頭一把將不知道什麼時候過來的長子李傀抱在了懷裡。

事到如今,只能賭一賭!

唐代的登聞鼓不比明清兩朝的嚴苛,並沒有敲一下就要流幾千裡的規矩。它可以供人訴冤,也可以供百姓給朝廷提意見,從高宗年間設立開始,這麼多年中,一直都發揮著相應的作用。所以,當青絲悄然潛出十六王宅,來到大明宮前敲響了那登聞鼓後,她所訴冤的內容亦是以難以想象的速度蔓延了開來。上至宮中三省六部,下至長安一百餘坊的黎民百姓,幾乎長安城中每一個人都知道了,廣平王妃上書替太子李亨以及廣平王建寧王鳴冤!

這一通鳴冤,徹底撕開了之前李亨以及兩個兒子所謂暴薨的那層遮羞布!

如果不是登聞鼓,李隆基還能遮遮掩掩把這樣一件如今最不想提起的事摁下去,可現在,崔氏這樣不管不顧的一鬧,算是徹底把這件已經掩藏下去的事徹底抬到了風口浪尖。他用病重不起的理由召了杜士儀回來,本來就是別有用心,但連日以來他的狀況確實越來越糟糕,這一通登聞鼓就彷彿敲在他自己的心裡似的,讓他氣得險些吐血!

“楊家人……楊家人果然沒有一個好東西,朕只恨信錯了人!”

高力士見李隆基徒勞發怒,只是低垂著頭一聲不吭。楊國忠死了,楊玉瑤也死了,剩下的楊家人奪爵之後逃脫了一劫,自身難保的李隆基當然顧不上他們,也從來沒想到過從前驕縱現在無能的崔氏竟然會這樣大膽。而他當初曾經因為替李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