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剛剛因為杜士儀一番話而懸起的心不禁更是異樣,至於十日後的閱軍,這是每任節度使上任之後的慣例了,倒是沒人覺得有何不妥。而接下來,杜士儀並未長篇大論地說什麼俗話,簡短地宣示了聖意對朔方軍中將校的嘉許,隨即留下經略軍正副將,又點名留下了幾個偏裨將校,這第一次升節堂竟是就這麼結束了。

出節堂的時候,眼見得一個帶刀大漢隨從杜士儀出來,不禁有人朝此人多看了兩眼,旋即對左右說道:“好一個猛士,怎不曾見過?”

“不曾見過的便必然是杜大帥私人。不說此人,剛剛門外那些親兵也是好生威武,信安王當年親兵也不過如此。杜大帥在隴右可沒怎麼打仗,怎有這等驍勇?”

“噓,小聲些,沒聽之前杜大帥說,信安王不理會的跳樑小醜,他卻容不下嗎?你們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反正我腦袋不好使,不太明白,問老郭他準知道。對了,老郭這次是時來運轉了,沒想到杜大帥初來乍到點名要見的人裡頭,竟有他一個!”

被人揹後說時來運轉的郭姓裨將,這會兒隨著其他被點名的將官一路進去,平生第一次站在了靈州都督府中除卻節堂之外,最根本重地靈武堂前等候召見。眼見得經略軍正副將曹相東等人進去了,久久出來時皆是面沉如水,他不禁猜測了起來,隨著熟悉的認得的的上司同僚一個個進去,又一個個出來,不消一會兒只剩下了自己等寥寥數人,哪怕出身官宦之家的他也生出了幾許凜然之心。

他雖是武藝卓絕,可朔方軍中勇將如雲,怎麼也輪不到他,要說軍略,他剛剛因小故被降職,現如今所帶兵馬還不到千人,根本顯不出來。那為什麼最後才是他?

就在這時候,剛剛見過的那一位帶刀大漢快步出來,高聲叫道:“誰是郭子儀?”

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

朔方節度使始於開元九年,最初只領單于大都護府,夏、鹽、綏、銀、豐、勝六州,定遠、豐安兩軍,以及三受降城。然而,十幾年下來,朔方節度使的權力呈幾何形增長,先是增領魯、麗、契等六胡州,兩年前又兼領關內道採訪處置使,增領涇、原、寧、慶、隴、鄜、坊、丹、延、會、宥、麟十二州。

也就是說,相比在隴右節度任上,杜士儀不但去掉了一個副字,而且再沒有苗延嗣這麼一位採訪處置使在旁邊“虎視眈眈”,麾下所領諸州也比從前將近翻了一倍。而當初信安王李禕在任時,可還同時兼領河東節度使!

然而,名頭固然好聽,可除非真的是大戰時節,平日裡節度使也不會動輒插手各州軍政,否則朝中那一關也是過不去的。即便如此,厚厚的文武官員花名冊,杜士儀還是用最快的速度翻了一遍。當初宇文融臨終託付給自己的那些人,他只是在自己因緣巧合入十銓的時候,提拔了三個人,如今因為被李林甫趕鴨子上架而節度朔方,再不用一用這節度使的職權,那他就真的對不起當年那番苦心了。誰知道粗略一搜檢麾下文武,他卻在經略軍武將當中發現了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

郭子儀!

看著虎牙引了一箇中年將軍進來,杜士儀不禁目不轉睛地盯著人打量了許久。見其行禮問候一絲不苟,顯然還有些小小的緊張,他不禁有些唏噓——怪不得從前每每聽人嘆息郭子儀是大器晚成,現在一看果不其然。已經年近四十的郭子儀,還不過是一介裨將,在安史之亂之前那漫長的時間裡,也幾乎少有聽說其人功績,他是不是應該感慨一聲,果然是亂世出英雄?

他在打量郭子儀,郭子儀看似眼觀鼻鼻觀心肅然挺立,卻也在偷覷杜士儀。他能夠覺察出這位新任朔方節度使正在觀察自己,可他卻沒辦法生出什麼驚喜的情緒。因為無論他怎麼想,都實在弄不清楚為何杜士儀會關注自己。足足等了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