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盛產馬匹,國中富貴人家最多的擁有四五千匹良馬。烏孫國的馬匹品種優良,是僅次大宛馬的“西極”。除馬以外,他們還牧畜有羊、牛、驢、駱駝、犬等,其中以羊居多。公元前33年至前16年,雌慄靡為烏孫國大昆彌的時候,全國牲畜數量高達450萬頭,這個數量已經是如今晉國以北廣袤大漠每年牲畜數量的一半左右。
歲月流逝,匈奴人已經不復存在,取代匈奴人強盛起來的鮮卑人也被趙興清除的只剩下遼東鮮卑一點殘餘。而據守在伊犁河與準噶爾盆地以南區域的烏孫人也遭受了北匈奴向西遷徙以及鮮卑人向西擴張時的攻打,如今不復兩百年前的強大。
不過從來都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烏孫國力有些衰落,但這個國家依然是雄霸西域的獨立國家,而且還是蔥嶺以東的休循國、捐毒國、尉頭國、無雷國和莎車國的宗主國。
經暗影隊員偵察,如今的烏蘇國內,至少可以抽調出八萬至十萬人的騎兵部隊。如果烏孫人暗中與他們西北和西邊的康居國以及大宛國暗中勾結,從這兩國借來援軍,則兵力有可能突破十五萬之巨。
由此看來,關羽他們這次西征烏孫,並非想象的那麼容易。
在伊塞克湖的南岸,有一座被當地牧民稱之為“紅色山谷”的城池,它就是烏孫人的王都赤谷城(故址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伊什提克城)。
烏孫人的王,大昆彌,正一臉威嚴地坐在王宮之中最高的那張鑲滿瑪瑙、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和紫水晶的王座之上。在他腳下延伸向王宮正門的紅毯之上,最前面站著一位老者,他便是掌管烏孫國行政和兵權的相大祿(類似於漢丞相),在他的身後緊接著是左、右大將(類似於漢大將軍)和左、右都尉(類似於衛尉、廷尉)四人,然後是三位掌管烏孫地方軍政的翕侯,接下來還有掌管律法的大監二人,管理官員事務的大吏一人,精通大漢形勢,會說漢話的譯長一人。
第241卷 第1926節:西域開年第一仗 (14)
加上大昆彌,一共是十三人,這便是統治和管理烏孫國近六十萬人口的核心。
大祿一臉嚴肅地向大昆彌報告說道:“吾王,近日從溫宿、姑墨、尉頭和疏勒等地相繼傳來急報,發現了漢人的步兵大軍。他們沿著蔥嶺河一路向西,在吾族通往大山之南的道路上佈下重兵,意圖以武力威逼原本附屬於我們的休循、捐毒、尉頭、無雷和莎車轉投漢人的懷抱!”
大昆彌點頭,示意自己已經獲悉了漢軍來襲的事情,然後將問詢的目光轉向負責全國兵事的左大將(烏孫以左為尊。)
左大將似乎早已經過思考,於是毫不猶豫地說道:“自漢家皇室衰落以來,西域長史府名存實亡已經多年。吾王英明遠慮,趁勢而起,已經逐漸掌控了蔥嶺河以北至秦海大半個西域的疆土,如今兵強馬壯、士氣如虹。西域之地,本就屬於我們這些遊牧民族,漢人如今卻要來奪,我們若是不狠狠地進行還擊,則今後又將重蹈任人欺凌的覆轍!”
右大將跟著說道:“如今吾族內可徵調精銳騎兵十萬,還可以從康居和大宛等國借兵一用。他們絕對不願意與貪婪狡詐的漢人為鄰,所以我們至少可以借來五至六萬援軍。以十六萬虎狼大軍,足以將這群不知道死活的漢狗殺個片甲不留!”
第七七三章老關佈置出問題
圍繞著漢人再次兵發西域,烏孫國主大昆彌與手下最為核心的文武臣屬進行了一場決定烏孫命運的討論。
毫無疑問的是,這個被漢人史學家形容為“民剛惡,貪狼無信,多寇盜”的域外之國,從來就沒有想過向漢人臣服。桀驁不馴的烏孫人,在被匈奴人威脅的時候沒有想過臣服、英勇蓋世的漢武帝大敗匈奴時沒有想過臣服,美麗善良的解憂公主嫁過來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