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直接將此山置於自己的名下,免得大家爭來爭去的引發民族矛盾。
第265卷 第2113節:要把襄陽水攪渾 (32)
這一日,就在大青山下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旁邊,趙興讓人在這裡籌辦了一場篝火晚會,邀請附近的堯興和炎晟兩族牧民前來一起聚會。
受邀的人群當中,有幾位專司負責草原牧民管理的小官吏,一位名叫楊長貴,是專門負責調停炎晟、堯興兩族爭議的;一位名叫巴扎都,是大青山東面堯興族人,平日裡負責向牧民傳達上級官署的通知,收購牧民養大的牛羊,並向牧民發放錢款;另外一位名叫吉旺,是大青山西面炎晟族人,和巴扎都的工作基本相似。
楊長貴、巴扎都和吉旺三人平日裡也經常在今天平西王舉辦篝火晚會的河邊相遇,大家還時常隔著河水相互問候幾句,倒也十分熟悉。但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居然可以與大青山上那座神一樣地雕塑的“活人版”圍坐在篝火堆邊,吃著烤羊腿、喝著長河大麴,談天說地。
趙興問楊長貴:“這一年中,經你調停的糾紛有幾起?都是因何而起?”
楊長貴回答說:“一個月大概有那麼兩三樁,多數由牛羊亂跑越界而致,還有少數則是因為爭搶水源。”
趙興又問:“可曾出現過不經調停便直接動手的事情,是否鬧出過人命?”
楊長貴本來就是個耿直人,在趙興面前雖然心裡惶恐,但還是實話實說:“曾經出過一次事情,兩家人為了爭奪牛羊飲水的河溝,不等我去調停便動手打起來了,但沒有鬧出人命,就是傷了皮肉。打架的兩家,被大青山地區的巡法官狠狠地處罰了一頓,如今已經消弭了怨恨。”
趙興又問巴扎都和吉旺兩位“土地爺”,說:“既然屢有兩族牧民為了爭奪水源而起爭執,為何不組織大家興修水利,改善牲畜的飲水條件?”
巴扎都和吉旺有些難為情地回答說:“也不是不想修,只因為如今青壯勞力缺少,而修建水渠所需的石料又十分巨大,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趙興沉思片刻,轉頭對身後的李儒說道:“向各地發去通告,就說從即日起,凡是長城附近因修建水利工程缺少石料的,皆可將從境內長城段上拆取磚石以為民用!”
李儒當時差點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這位主公也太匪夷所思了吧?竟然打算將長城給拆了!
第八五五章煙消雲散山海關
沒錯,一路走來,趙興的確打算將這座後世有可能會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烙印的標誌性建築給扒掉!
因為他覺得留給後世一座象徵著退縮和忍讓的精神之牆,將漢人向北進取的腳步生生地卡在長城之內,還不如徹底從地球上抹除這樣的懦弱印記,而將他本人“躍馬揮槍”的雕塑陳列於各個疆域!
第265卷 第2114節:要把襄陽水攪渾 (33)
事實證明,反覆被後人修修補補並賴以為安全線的長城,從來就沒有真正抵擋得住北方的豺狼虎豹,它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為當政者提供一絲心裡的安慰罷了。這就好似一位沒有了“老二”的閹人,見了所有軟掉的棍狀物體,都會覺得有些親切和熟悉的味道在裡面一般。
趙興一直在捫心自問,為什麼要教育子孫後代們做那安分守己、守疆衛土的“孝子賢孫”,卻不可以教育子孫後代們做那飛揚進取、開疆拓土的有為之輩?
歸根到底,還是當爺爺和當老子的人們想要將自己的基業千秋萬代地遺傳下去,想要大包大攬地將所有規矩和制度都定下來不做改變!而這種保守、自私、專橫,外加無限自宮的可怕思想,始終成為阻礙華夏神州走向輝煌和巔峰的絆腳石!
趙興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拆掉長城,從此讓北方大漠成為大漢帝國